跳到主要內容

張秀賢﹕改變始於抗爭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07日 06:35
2014年06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六四晚,一如過往數年,十多萬的市民抵達維園參加燭光晚會,可是今年的氣氛跟過去數年不同,整個集會更強調抗爭的精神,不論是支聯會代表的發言、學聯秘書長周永康的發言,以至中國維權律師滕彪先生的感言,都是以承傳民運精神為主調,多於散播悲傷無力的愁緒,實在是近年的一大進步。


改變不是口頭說句「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打倒共產黨」,或是轉轉場地舉行集會就能解決問題的。將歷史真相滲回中國大陸,承傳學運烈士的遺志,將這種民運精神建立香港在地民主,守護香港的各項自由,甚至不惜公民抗命爭取公義,才是改變的核心要素。


今年支聯會聽取了一些意見,在晚會更改了一些環節和發言者,值得我們的肯定。另外,有些本土派在上水舉辦了六四的悼念集會,將六四的真相向自由行旅客反映,更應該值得我們讚許。六四晚會、八九民運精神不是任何一個組織的專利,更應該遍地開花,令燭光更有意義,照耀香港,照亮每一人的良知。


我們在過往的日子談到八九民運,都是放大政府鎮壓學生的錯誤,政府動員國家機器對付手無寸鐵的學生,怎麼說都是一個重大錯誤,造成軍民死傷就更為罪無可赦。參與學生、民眾的死傷者死得冤枉,我們更應該要承傳他們留下給香港人的勇氣和精神,努力承繼他們的遺志和對民主的追求,堅守香港的自由價值,而不是歪理盡出,為當權者塗脂抹粉,甚至以民主、自由之名掩飾真相,抹黑各項社會運動。


誠如滕彪先生所言,我們要再來一次八九,但絕不要再來一次「六四」。希望在於人民,改變始於抗爭,沒有大型的群眾運動引發改變,香港只會繼續停在這個民主寸進的死局中,受害的只會是香港人。


作者是中大學生會會長、學聯執委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