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工倡母嬰院 駐精神科醫護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07日 06:35
2014年06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深水埗榮昌邨母殺女慘案,揭示現有社福醫療支援網未能找出案中抑鬱受困的母親。社福界人士指出,如要避免上述悲劇再重演,可能方案包括在母嬰健康院加入精神科醫護人員、綜援申請程序中加入註冊社工評估,或加強社會保障助理的培訓,令其也具社工資格協助申請個案。


本身為社署社工的華員會社會工作主任分會主席梁建雄稱,業界近日都在討論這宗慘劇,對於如何及早找出抑鬱婦人提供援助,主要有3方面,其中一方案是在母嬰健康院的環節,除透過問卷識別產後抑鬱的母親外,亦可考慮在院內設精神科醫生及護士,判斷有抑鬱傾向孕婦,提供即時專業輔導。


綜援處設社工評估

香港精神健康議會發言人陳仲謀醫生亦指出,現時如有產婦在母嬰健康院問卷被發現有抑鬱徵狀,也可能要排期1至3個月才能與精神科醫生會晤,或錯失關鍵支援時機,故也認為健康院加精神醫護人員為可行方案。另外,案中母親為綜援受助人,每半年要到社署社會保障部檢視個案,社福前線人員均認為可增強此環節,找出需援助個案。梁建雄指出,可在全港綜援的40個辦事處,各增派一兩名註冊社工即場援助,及早辦識,毋須等候社會保障部人員再轉介及排期處理。


華員會社會保障部助理分會顧問陳振華表示,上述建議值得探討,而現時保障助理面對困難是申請人可拒絕會見社工的建議,社工駐保障部辦事處或可即時處理。


不過兩人均指出,縱使在每個綜援辦事處加兩名社工,涉及社工人手已有近百人,涉及每年開支近3000萬元,有關資源投放社會是否接受,也必須探討。陳振華指出,現時1600名社會保障部人員中,有約100人已具註冊社工資格,故亦可探討增加保障部人員成為註冊社工,以有更強敏感度就嚴重問題個案提供援助。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