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樓宇維修弊端叢生,除了業主掉入懷疑「圍標」陷阱,要負擔不合理的高昂維修費用,沙田翠湖花園一些業主因為維修費高昂,羣起反對,卻收到恐嚇信,威脅他們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反映不法之徒的猖狂程度,可以用無視法紀來形容。樓宇維修涉及千家萬戶的利益,目前的情况,政府勿坐視不理,應該積極介入,成立一個獨立委員會,全面了解維修相關情况與問題之後,對症下藥,以具體有效政策措施規管,保障正當業者和業主的利益。
不滿維修費高昂
翠湖業主遭恐嚇
翠湖花園共840戶,維修費高達2.6億元,平均每戶須攤分20多萬至30多萬元,業主認為費用太高,提出異議,不過,法團表示各項工程已向業主提供不同價格選擇,而在業主大會上有近30%業主及獲授權代表投票,云云。法團要求業主繳交維修費,可以選擇分期支付,否則須罰18%年息。有翠湖花園業主接受傳媒訪問,質疑維修費用過高,或參與反圍標行動之後,近日,先有3名業主就接獲恐嚇信,到灣仔警察總部報案,不過,即使驚動了警方,仍有4名業主相繼接到恐嚇信,若事態與維修有關,有理由懷疑翠湖花園的維修另有內情,而不法之徒威嚇業主,視警方如無物,其猖狂程度使人不安。
翠湖花園維修與相關事態,被質疑涉及圍標,法團為了顯示大公無私,與業主利益一致,應該把合約等相關文件交由獨立第三者檢視,若正常無問題,則是業主誤會了;若疑團不釐清,則業主認為掉入懷疑「圍標陷阱」,抗拒繳付不合理高昂維修費,就可以理解和值得同情。除此之外,就翠湖花園事態,警方要全力偵查已接獲的7宗恐嚇個案,把不法分子繩之於法,保障業主與他們的家人安全。
樓宇維修的圍標情况,除了歷來業界揭發、業主的經歷等,即使執法當局也曾經偵破相關案件;另外,政府撥支35億元進行的樓宇更新大行動,過去一年多處理了231棟樓宇的維修報告,發現其中135棟(約佔58%)報價遠超估值,最嚴重個案高估超過一倍。全港樓宇維修費用,每年涉及數以十億甚至百億元計,基於利益巨大,以目前的維修程序操作、政府監督形同虛設,完全有可能出現合謀圍標情况。
樓宇維修涉及多方面持份者,表面上包括業主法團、管理公司、顧問公司、承建商等,他們之間的利益板塊較多重疊,合謀圍標誘因明顯,事實上,業界以「一條龍」來形容他們之間的運作。不過,即使如此,他們之間的互動較少暴露,因而箇中關係,仍然未能盡窺全豹。
至於身為主要持份者的小業主,因為欠缺知識或沒有時間了解跟進,到發現利益受侵損,為時已晚;不過,若從制度方面調校,強化小業主在維修事宜的決定權,例如法團揀選承建商的投票門檻,由5%提高至50%,會否使小業主的權益獲得更大保障,值得研議。
另外的持份者還有公權力,例如民政署、市建局(以往還有房屋協會),以至廉政公署和警方等,他們從不同層面涉及樓宇維修,不過,從維修被質疑涉及圍標、一些屋苑的小業主宛如被人「㩒住搶」的情况看來,他們的角色和職能,顯然未能使業主免於困擾和損失。
根治維修弊端
解小業主困擾
因此,表面上樓宇維修種種弊端都已清晰,但是持份者之間的操作,仍然模糊不清,箇中有不同原因,例如業主法團、管理公司、顧問公司、承建商等利益共同體的實質甚為隱密,仍待揭開;公權力如何透過統合發揮職能,使小業主不致成為待宰羔羊等,若經過系統整理,讓整件事更立體地浮現出來,相信可以扭轉樓宇維修的現狀。
樓宇維修涉及以百億元計金錢,按已經暴露的情况,樓宇維修不僅埋下貪污腐敗的種子,更是黑社會藉此賺取不當利益,變相成為黑社會的資金來源,對於社會治安,埋下一個不穩定因素;另外,樓宇維修涉及千家萬戶,數以百萬計業主或先或後都會處理樓宇維修,因此,這是一個民生問題,而民生無小事,政府有責任根治樓宇維修衍生的問題,解除小業主的困擾。
樓宇維修衍生的問題,在各個持份者之間仍然顯得片面和零碎,政府應該組織一個獨立委員會,全面了解和掌握相關問題,然後因應情况,對症下藥,以具體政策措施使樓宇維修回歸公平合理運作。這樣不但保障了小業主的利益,對於一些循規蹈矩的業界中人,也是利好轉變,因為他們被不當甚至不法利益集團排擠,未能參與維修工作,若正面力量發揮起來,對合謀圍標會出現反排擠態勢,整個樓宇維修就會正常合理起來。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不滿維修費高昂
翠湖業主遭恐嚇
翠湖花園共840戶,維修費高達2.6億元,平均每戶須攤分20多萬至30多萬元,業主認為費用太高,提出異議,不過,法團表示各項工程已向業主提供不同價格選擇,而在業主大會上有近30%業主及獲授權代表投票,云云。法團要求業主繳交維修費,可以選擇分期支付,否則須罰18%年息。有翠湖花園業主接受傳媒訪問,質疑維修費用過高,或參與反圍標行動之後,近日,先有3名業主就接獲恐嚇信,到灣仔警察總部報案,不過,即使驚動了警方,仍有4名業主相繼接到恐嚇信,若事態與維修有關,有理由懷疑翠湖花園的維修另有內情,而不法之徒威嚇業主,視警方如無物,其猖狂程度使人不安。
翠湖花園維修與相關事態,被質疑涉及圍標,法團為了顯示大公無私,與業主利益一致,應該把合約等相關文件交由獨立第三者檢視,若正常無問題,則是業主誤會了;若疑團不釐清,則業主認為掉入懷疑「圍標陷阱」,抗拒繳付不合理高昂維修費,就可以理解和值得同情。除此之外,就翠湖花園事態,警方要全力偵查已接獲的7宗恐嚇個案,把不法分子繩之於法,保障業主與他們的家人安全。
樓宇維修的圍標情况,除了歷來業界揭發、業主的經歷等,即使執法當局也曾經偵破相關案件;另外,政府撥支35億元進行的樓宇更新大行動,過去一年多處理了231棟樓宇的維修報告,發現其中135棟(約佔58%)報價遠超估值,最嚴重個案高估超過一倍。全港樓宇維修費用,每年涉及數以十億甚至百億元計,基於利益巨大,以目前的維修程序操作、政府監督形同虛設,完全有可能出現合謀圍標情况。
樓宇維修涉及多方面持份者,表面上包括業主法團、管理公司、顧問公司、承建商等,他們之間的利益板塊較多重疊,合謀圍標誘因明顯,事實上,業界以「一條龍」來形容他們之間的運作。不過,即使如此,他們之間的互動較少暴露,因而箇中關係,仍然未能盡窺全豹。
至於身為主要持份者的小業主,因為欠缺知識或沒有時間了解跟進,到發現利益受侵損,為時已晚;不過,若從制度方面調校,強化小業主在維修事宜的決定權,例如法團揀選承建商的投票門檻,由5%提高至50%,會否使小業主的權益獲得更大保障,值得研議。
另外的持份者還有公權力,例如民政署、市建局(以往還有房屋協會),以至廉政公署和警方等,他們從不同層面涉及樓宇維修,不過,從維修被質疑涉及圍標、一些屋苑的小業主宛如被人「㩒住搶」的情况看來,他們的角色和職能,顯然未能使業主免於困擾和損失。
根治維修弊端
解小業主困擾
因此,表面上樓宇維修種種弊端都已清晰,但是持份者之間的操作,仍然模糊不清,箇中有不同原因,例如業主法團、管理公司、顧問公司、承建商等利益共同體的實質甚為隱密,仍待揭開;公權力如何透過統合發揮職能,使小業主不致成為待宰羔羊等,若經過系統整理,讓整件事更立體地浮現出來,相信可以扭轉樓宇維修的現狀。
樓宇維修涉及以百億元計金錢,按已經暴露的情况,樓宇維修不僅埋下貪污腐敗的種子,更是黑社會藉此賺取不當利益,變相成為黑社會的資金來源,對於社會治安,埋下一個不穩定因素;另外,樓宇維修涉及千家萬戶,數以百萬計業主或先或後都會處理樓宇維修,因此,這是一個民生問題,而民生無小事,政府有責任根治樓宇維修衍生的問題,解除小業主的困擾。
樓宇維修衍生的問題,在各個持份者之間仍然顯得片面和零碎,政府應該組織一個獨立委員會,全面了解和掌握相關問題,然後因應情况,對症下藥,以具體政策措施使樓宇維修回歸公平合理運作。這樣不但保障了小業主的利益,對於一些循規蹈矩的業界中人,也是利好轉變,因為他們被不當甚至不法利益集團排擠,未能參與維修工作,若正面力量發揮起來,對合謀圍標會出現反排擠態勢,整個樓宇維修就會正常合理起來。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