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客老少齊來 六四館擠要派籌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05日 21:35
2014年06月05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昨日是六四25周年,支聯會的六四紀念館擠得水泄不通,入場者逾半是內地遊客,年齡層橫跨「90後」到「40後」﹕有七旬長者痛斥中共政府貪腐不減當年,也有剛上大學的青年透露,曾在學校貼六四傳單,引來國安找他「聊天」。展館內的遊客紛紛舉機拍下展板,儘管有人戴着口罩,小心翼翼,但眼裏同樣流露對真相的渴望。


六四紀念館儼然成為內地遊客的新景點,昨日因來客太多,展館下午須派籌輪候,不少參觀者臨走時向職員詢問如何前往維園參加燭光晚會。


七旬翁:當年真相靠港人傳真

來自廣州的陳先生(化名)今年72歲,與78歲的香港友人專程來參觀。他憶述,當年內地報紙與官方統一口徑,但港人以傳真機把圖片、報道等資料不停傳過來,讓他們得悉真相,他苦笑﹕「那時候幾乎把傳真機都用爛了。」陳痛斥﹕「現在的貪腐跟六四當年一樣!那時候的民主覺醒還沒實現,共產黨在這條路上愈走愈遠,才造成今天貪腐嚴重。」25年前的年輕人,現已兩鬢斑白。


青年曾貼單張 國安找「聊天」

62歲的「銅豌豆」來自江浙,她憶述當年家鄉有人響應北京學生示威,但並非追求民主,而是眼見地方官員貪污才上街。六四鎮壓後,她記得央視稱並無殺害學生,反而有解放軍被殺,大家半信半疑,「但不知道原來這麼嚴重,因為誰都沒想到它(政府)敢來這麼狠的一下」,一年後她有事上京,當地人才告知「鎮壓」是以子彈射殺學生,她深感震驚,昨日專程來港參加燭光晚會。


「後六四」一代、來自沿海省份的張同學(化名)剛滿20歲,特意來港參加六四晚會。中學時他從維基百科得悉六四,深感震撼,曾偷偷寫上「平反六四」貼在學校食堂門口。高考那年,開考前數天剛巧碰上六四,他冒險印製數十張傳單貼在校舍當眼處及派給低年級學生,又在炎炎夏日穿黑色長袖衫及戴口罩抗議,因而被校方「勸喻」。其後老師向他播放學校的閉路電視片段,告知事件已驚動國安,後來更有數名國安約他到學校「聊天」,他引述國安以經濟發展為六四辯護﹕「即使平反六四又怎麼樣,經濟發展帶來了多少好處呢?」儘管看了不少資料,他說﹕「目前還是有點迷惘,因為有人說是大屠殺,有人說是和平收場,目前還不能辨別。」


明報記者 黃熙麗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