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發展局和古諮會就歷史建築保育政策諮詢公眾兩個月,當中提出多個範疇尋求公眾意見,包括成立文物保育基金保育私人歷史建築的可行性。發展局長陳茂波表示,香港寸金尺土,保育時要考慮到如何運用社會資源,亦要平衡私有產權的保護,政府目前持開放態度,希望先聽取公眾意見。當局暫未有檢討政策的落實時間。
由古諮會主力撰寫的諮詢文件提出多個開放式問題,包括問到是否應設立文物信託基金,應付保育開支。去年政府委託的顧問公司,假設基金的啟動基金是9億元,每年可撥1000萬元協助私人業主維修歷史建築。
陳茂波:須平衡私有產權保護
陳茂波昨指出,成立基金的金額是否足夠,主要是考慮基金會否負責保育私人建築,抑或是只是支援維修管理,當局暫時持開放態度,要到落實基金目的與規模後,才可決定是否由政府或半官方機構等管理。
有地產發展業務的立法會議員田北俊質疑,若只是由政府撥款9億元,金額屬於太少,他說,若一年只有1000萬元作維修,但現時「物料貴、人工貴」,未必可維修到多個地盤。
保育方式資源運用均會諮詢
諮詢文件會詢問,公共資源可投放到什麼程度、應否以公帑收購歷史建築,以及是否需要透過城市規劃保育歷史建築,以法例規管限制私人業主拆卸或者改動建築,並限制地區內的發展(見圖)。
這次歷史建築保育政策的公眾諮詢原定去年底推出,但拖至昨日才展開,諮詢期兩個月,直至8月4日。當局會舉辦公眾論壇和專題小組討論會,收集市民意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