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六四事件25周年,昨晚,以十萬計市民參加維園燭光晚會,燭光之海,淹沒了維園。香港市民年復一年透過燭光晚會,向世人宣示港人不會忘記那一場駭人聽聞的血腥鎮壓慘案,要求中共當局交代真相,平反六四定性,還遇害同胞一個公道。在內地,當權者企圖把六四從國人的記憶抹走,但是在神州大地偏處一隅、飄揚着五星紅旗的香港,卻因為港人的執著和堅持,使當權者的目的未能得逞。香港在中國30多年來經濟發展的巨大變化中,起過一定作用;日後若中國走上民主大道,相信香港人在六四事件上的擇善固執是盡了微薄的棉力。
「六四在香港」
遭當權者與本土派夾擊
當年六四血腥鎮壓,全球震動,西方陣營對中國實施制裁,在中國大陸以外的華人社會、社區,一致譴責當權者的冷血暴行;隨着時日推移,現在舉世對六四事件還有普遍社會氛圍的,香港肯定稱冠。在內地,當權者強力打壓,國人都不敢公開吭聲;西方陣營忙着與中國做生意,早已放下六四;至於大陸以外最大的華人社會——台灣,近年每到六四,從官方到民間的低調,僅剩聊備一格而已;海外華人社區由於身處異鄉,淡化和淡忘六四,更被認為是理所當然了。
唯獨香港,25年來與六四相關事宜,從來只有熱議。例如:當局怎樣處理六四活動和集會,從來都被放在顯微鏡之下檢驗,以確定有否收緊甚至打壓;教科書的六四內容,從來都是敏感話題;政治人物對六四的言行,被用作判別立場以至政治操守誠信的標尺。另外,港人除了受六四事態觸動,近年中央與特區關係的微妙變化,影響了港人對六四的投入程度,特別是近年中央機構(包括港澳辦、中聯辦等)對香港內部事務,介入既廣且深,平日港人對此的無奈、無力感,燭光晚會被認為是表達不滿「香港被干預」的平台。
就事態發展可見,「六四」的內涵愈來愈豐富,有成為香港價值體系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組成部分的趨勢。我們提出這一點,是有感於一些迹象顯示,當局開始處理六四與香港的關係,例如透過有組織的街頭行動,宣揚官方的六四說法等;例如有教科書淡化六四事件,未提及軍隊鎮壓導致學生民衆傷亡等;當局就這些事態的角色和影響力,都是值得關注的發展。不過,無論當局有什麼盤算,要同時指出的是,有所謂本土派以切斷香港的六四情意結,視為區分香港與中國大陸兩地互不相干的表徵。事態呈現出來了:當「六四在香港」同時遭到當局(包括官方)與本土派夾擊,會是怎樣的一種狀况,值得關注。
參與維園燭光晚會的市民,相信絕大多數的動機和目的都十分單純,只是希望以點點燭光凝聚起來的力量,有朝一日促使中共當局交代真相、追究責任,還死難者公道。大多數市民不會把事態想得太複雜,但是主事者支聯會有責任認清形勢,他們要把握好方向,即使外部環境有變化、有挑戰,仍然要穩住陣腳;就六四事件的性質,堅持「平反六四」是最恰當的訴求。事實上,若事態發展至促使中共當局要調查真相、平反動亂定性,屆時當年學生民衆爭取的就有可能實現,也可以告慰死難者在天之靈。
當權者要消滅記憶
香港人要強固記憶
總的而言,香港在六四事件擔當了「禮失求諸野」角色。中共當局強力打壓,國人同胞暫時缺乏爭取民主的空間,香港託庇於「一國兩制」,中共當局暫時還不敢從根本上打壓,使香港在促進內地民主方面,在特定時空擔當了一定角色。其實,香港這類禮失求諸野角色,上一次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內地瘋狂破壞傳統文化,香港與台灣在保護中華文化和承傳,都起了重要作用,特別是當時香港由英國管治,香港文化人託庇於殖民主義者,做了大量禮失求諸野的工作;撫今追昔,檢視現在中共當局對傳統中華文化的弘揚,折射香港在中華文化的發揚和傳承,對得起列祖列宗。
香港在六四事件的作用,不同於保護文化與傳承,首要做的是打好「強固記憶」與「消滅記憶」這一仗。當權者企圖使全民對六四失去記憶,從而抹去其歷史罪行,這是大陸正在發生的事,在香港已見苗頭;因此,使港人以至國人同胞不會對六四事件失憶,特別是記得關鍵緊要之處,不被別有用心的說法所模糊,就十分重要。支聯會設立的「六四紀念館」,十分必要和重要,它將成為六四事件的記憶載體,也會成為對更多人擴散記憶、使更多人擁有共同記憶的平台。據介紹,經常有內地旅客來港之後,到紀念館參觀,顯示已經發揮擴散記憶功能。
維園六四燭光晚會,舉行了四分之一個世紀,港人的堅持和執著,有人認為香港已經成為「中國的良心」,而強化集體記憶,是同當權者抗衡的重要武器。昨晚維園以十萬計的燭光,說明香港享有自由的可貴,值得倍加珍惜;這十萬計燭光,也是港人身分印記的共同符號,在13億國人同胞暫時無法享有自由燃點燭光的時候,昨晚維園的燭光,更具象徵和實質意義。這是香港人值得驕傲的燭光,期望早日能與國人同胞分享。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六四在香港」
遭當權者與本土派夾擊
當年六四血腥鎮壓,全球震動,西方陣營對中國實施制裁,在中國大陸以外的華人社會、社區,一致譴責當權者的冷血暴行;隨着時日推移,現在舉世對六四事件還有普遍社會氛圍的,香港肯定稱冠。在內地,當權者強力打壓,國人都不敢公開吭聲;西方陣營忙着與中國做生意,早已放下六四;至於大陸以外最大的華人社會——台灣,近年每到六四,從官方到民間的低調,僅剩聊備一格而已;海外華人社區由於身處異鄉,淡化和淡忘六四,更被認為是理所當然了。
唯獨香港,25年來與六四相關事宜,從來只有熱議。例如:當局怎樣處理六四活動和集會,從來都被放在顯微鏡之下檢驗,以確定有否收緊甚至打壓;教科書的六四內容,從來都是敏感話題;政治人物對六四的言行,被用作判別立場以至政治操守誠信的標尺。另外,港人除了受六四事態觸動,近年中央與特區關係的微妙變化,影響了港人對六四的投入程度,特別是近年中央機構(包括港澳辦、中聯辦等)對香港內部事務,介入既廣且深,平日港人對此的無奈、無力感,燭光晚會被認為是表達不滿「香港被干預」的平台。
就事態發展可見,「六四」的內涵愈來愈豐富,有成為香港價值體系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組成部分的趨勢。我們提出這一點,是有感於一些迹象顯示,當局開始處理六四與香港的關係,例如透過有組織的街頭行動,宣揚官方的六四說法等;例如有教科書淡化六四事件,未提及軍隊鎮壓導致學生民衆傷亡等;當局就這些事態的角色和影響力,都是值得關注的發展。不過,無論當局有什麼盤算,要同時指出的是,有所謂本土派以切斷香港的六四情意結,視為區分香港與中國大陸兩地互不相干的表徵。事態呈現出來了:當「六四在香港」同時遭到當局(包括官方)與本土派夾擊,會是怎樣的一種狀况,值得關注。
參與維園燭光晚會的市民,相信絕大多數的動機和目的都十分單純,只是希望以點點燭光凝聚起來的力量,有朝一日促使中共當局交代真相、追究責任,還死難者公道。大多數市民不會把事態想得太複雜,但是主事者支聯會有責任認清形勢,他們要把握好方向,即使外部環境有變化、有挑戰,仍然要穩住陣腳;就六四事件的性質,堅持「平反六四」是最恰當的訴求。事實上,若事態發展至促使中共當局要調查真相、平反動亂定性,屆時當年學生民衆爭取的就有可能實現,也可以告慰死難者在天之靈。
當權者要消滅記憶
香港人要強固記憶
總的而言,香港在六四事件擔當了「禮失求諸野」角色。中共當局強力打壓,國人同胞暫時缺乏爭取民主的空間,香港託庇於「一國兩制」,中共當局暫時還不敢從根本上打壓,使香港在促進內地民主方面,在特定時空擔當了一定角色。其實,香港這類禮失求諸野角色,上一次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內地瘋狂破壞傳統文化,香港與台灣在保護中華文化和承傳,都起了重要作用,特別是當時香港由英國管治,香港文化人託庇於殖民主義者,做了大量禮失求諸野的工作;撫今追昔,檢視現在中共當局對傳統中華文化的弘揚,折射香港在中華文化的發揚和傳承,對得起列祖列宗。
香港在六四事件的作用,不同於保護文化與傳承,首要做的是打好「強固記憶」與「消滅記憶」這一仗。當權者企圖使全民對六四失去記憶,從而抹去其歷史罪行,這是大陸正在發生的事,在香港已見苗頭;因此,使港人以至國人同胞不會對六四事件失憶,特別是記得關鍵緊要之處,不被別有用心的說法所模糊,就十分重要。支聯會設立的「六四紀念館」,十分必要和重要,它將成為六四事件的記憶載體,也會成為對更多人擴散記憶、使更多人擁有共同記憶的平台。據介紹,經常有內地旅客來港之後,到紀念館參觀,顯示已經發揮擴散記憶功能。
維園六四燭光晚會,舉行了四分之一個世紀,港人的堅持和執著,有人認為香港已經成為「中國的良心」,而強化集體記憶,是同當權者抗衡的重要武器。昨晚維園以十萬計的燭光,說明香港享有自由的可貴,值得倍加珍惜;這十萬計燭光,也是港人身分印記的共同符號,在13億國人同胞暫時無法享有自由燃點燭光的時候,昨晚維園的燭光,更具象徵和實質意義。這是香港人值得驕傲的燭光,期望早日能與國人同胞分享。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