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5月最後一個星期,我的生活起了微妙的變化,除了早上和下午合共約5個小時的物理及職業治療課,晚上也加設了半個小時的步行練習,就是拿一支拐杖或「士的」在病房外的走廊不停繞圈步行,持續走700多米。增加了運動量後,神經線痛楚也明顯加強了,我不知道這是短暫抑或持續問題,不敢馬上請醫生加大用藥分量,幸好這時天氣放晴,黃昏時看到極漂亮的「鹹蛋黃」日落,給我很大的鼓勵。
物理治療課裏也有步行的環節,通常是在治療師或護理員陪同下,繞着治療室走幾個圈,一邊走一邊聽取改善步姿的意見,或者是在跑步機上步行十餘分鐘,加強心肺功能,以及適應上斜坡(跑步機的履帶平台可調校角度)。不過,如果要鍛煉步行的持久力,較佳的做法是下課後進行,步程和步速可以隨時按體力狀况彈性調校,分階段逐步增加。治療師認為,如果能夠穩妥地持續走30分鐘以上,應該足以應付都市人日常生活的需要。
改用士的 減對拐杖依賴
我拿着單拐在病房外練習,起先只是走6至8個圈,每個圈大約50米,之後增加至10個、12個、15個,時間也逐步增加至大約25分鐘。可是,當我挑戰20個圈,持續走32分鐘的時候,身體開始支持不了,雙腿和腰背痠痛,持拐的右手用力過多,導致右肩痠痛,翌晨告訴治療師,她馬上叫我敷熱水袋,並建議我別操之過急,先把25分鐘走700多米這個成績鎖定。我於是改變策略,不再拚命多走幾圈,改為減少對單拐的倚賴,逐步改用士的,單拐有承托手㬹的圓環,安全性較高,但臂力消耗也較大,士的較輕巧省力,但必須步姿相對穩健才適宜使用。
腳掌發麻刺痛 不加藥劑量
開始晚間操練後,神經線疼痛的問題迅速加劇,臨睡前的兩個小時,雙腿不斷感到針刺蟲咬,發麻疼痛,這類痛楚在手術後約兩三周開始出現,頻密度和疼痛度逐漸增加,醫生說這是正常現象,每個神經線斷裂的病人在康復過程中都會經歷這種疼痛,因為神經信號無法傳達到傷口以下的部位,我雖然感到腳掌部位發麻刺痛,但其實那些地方是沒有知覺的,只是大腦有一個錯覺。無論如何,這類疼痛是可以用藥物控制的,用藥劑量視乎疼痛的密度和烈度而定。
關於疼痛加劇的事,我有告訴治療師,但沒有馬上請求醫生增加藥物劑量,因為想看看在身體適應新的運動量後,疼痛會否消失。就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完美日落,心情為之一振。大口環這地方向來是以觀賞日落著名的,但我搬來麥理浩復康院超過5個星期,一直看不到完整的日落,下雨天固然看不到,放晴天也因為雲霞多看不到,在無數次失望之後,終於守得雲開見晚晴,心情之興奮可想而知。
【劉進圖感言之二十一】
物理治療課裏也有步行的環節,通常是在治療師或護理員陪同下,繞着治療室走幾個圈,一邊走一邊聽取改善步姿的意見,或者是在跑步機上步行十餘分鐘,加強心肺功能,以及適應上斜坡(跑步機的履帶平台可調校角度)。不過,如果要鍛煉步行的持久力,較佳的做法是下課後進行,步程和步速可以隨時按體力狀况彈性調校,分階段逐步增加。治療師認為,如果能夠穩妥地持續走30分鐘以上,應該足以應付都市人日常生活的需要。
改用士的 減對拐杖依賴
我拿着單拐在病房外練習,起先只是走6至8個圈,每個圈大約50米,之後增加至10個、12個、15個,時間也逐步增加至大約25分鐘。可是,當我挑戰20個圈,持續走32分鐘的時候,身體開始支持不了,雙腿和腰背痠痛,持拐的右手用力過多,導致右肩痠痛,翌晨告訴治療師,她馬上叫我敷熱水袋,並建議我別操之過急,先把25分鐘走700多米這個成績鎖定。我於是改變策略,不再拚命多走幾圈,改為減少對單拐的倚賴,逐步改用士的,單拐有承托手㬹的圓環,安全性較高,但臂力消耗也較大,士的較輕巧省力,但必須步姿相對穩健才適宜使用。
腳掌發麻刺痛 不加藥劑量
開始晚間操練後,神經線疼痛的問題迅速加劇,臨睡前的兩個小時,雙腿不斷感到針刺蟲咬,發麻疼痛,這類痛楚在手術後約兩三周開始出現,頻密度和疼痛度逐漸增加,醫生說這是正常現象,每個神經線斷裂的病人在康復過程中都會經歷這種疼痛,因為神經信號無法傳達到傷口以下的部位,我雖然感到腳掌部位發麻刺痛,但其實那些地方是沒有知覺的,只是大腦有一個錯覺。無論如何,這類疼痛是可以用藥物控制的,用藥劑量視乎疼痛的密度和烈度而定。
關於疼痛加劇的事,我有告訴治療師,但沒有馬上請求醫生增加藥物劑量,因為想看看在身體適應新的運動量後,疼痛會否消失。就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完美日落,心情為之一振。大口環這地方向來是以觀賞日落著名的,但我搬來麥理浩復康院超過5個星期,一直看不到完整的日落,下雨天固然看不到,放晴天也因為雲霞多看不到,在無數次失望之後,終於守得雲開見晚晴,心情之興奮可想而知。
【劉進圖感言之二十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