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1989年後,每到「六四」似乎都成敏感日子。內地大學的校長和書記們更是忐忑不安,生怕到時什麼學生的簡單行為,鬧出點「不和諧」的事出來,令自己的烏紗帽不保;在香港,也總會有人聲討歷史的冤案,顯示民主的力量,以此向北京施壓,促進中國的民主政治運動。
反思錯誤免重蹈覆轍
但隨着時間推移,近年來內地的校長書記們,卻不慍不火也不着急,因為學生不再是令人牽掛的「不穩定」因素了;但香港的「志士仁人」卻勇氣和魄力不減,「不屈不撓」地向北京施壓,佔領街區努力宣傳,大有「街頭政治」的勢頭,似乎要為民主和六四的平反奮不顧身,救贖中國的民主……
筆者也算是「六四」事件的歷史見證者,雖未參加街頭對壘,也未在廣場絕食示威,但也是學運十足的同情者,因為不管怎樣學生是手無寸鐵的,他們的愛國情懷也難能可貴,即使有些衝動,卻全無許多經歷過「文革」人的「成熟」或「圓滑」,畢竟是學生嘛。
歷史會造成許多的錯誤和遺憾,「文革」整整10年的浩劫也不就這樣過去了,沒有哪位會直接對歷史和民眾的冤屈承擔什麼個人責任,甚至還有人為之擊節叫好呢。我們需要認真的反思這種歷史錯誤產生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轍。目前,揭露的歷史能證明太平天國革命並非良好的選擇,最後的結局則是百姓的生靈塗炭,否則大家就會踏上「造反有理」的悖論。更多的歷史證明,當年以揚人國威的義和團運動,造成了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掠奪和侵略的口實。中國社會的進步難道非得用暴力來建立一個「新世界」嗎?這個疑問已經在內地學術界有許多深層次的思考和不同的答案。
照辦煮碗將水土不服
西方的民主簡單地說也是西方民權思想的深入人心,在英國的王權替代中得以體現,而法國巴黎公社的經驗似乎也不是一個完美結局,把統治者送上斷頭台,並不能改變公社失敗的命運,甚至喪失了「工業革命」的歷史貢獻。現實而言,「顏色革命」也並不意味着能夠開創出新的、幸福的生活,軍事政變的歷史也只是「城頭變幻大王旗」而已,背後卻可以常常看到大國的政治博弈身影。近期一些國家的街頭亂局叢生,常常成為利益群體的政治要求或者利益所求,更有不尊重或不接受民主選舉結果的案例。因此,人們也可以質問,民主是不是就是一個簡單的一人一票制度?各國民主的選擇是否有統一的模式?如果沒有,答案就很簡單,良好的社會善治探索或社會改革是必要的,不分國家、民族、主權、文化、意識和宗教的區別,追求劃一的標準顯得欠缺說服力。應該說,民主管理的制度是在社會實踐中慢慢形成的社會取向,需要用進步和文明的方式去演化、去追求。如果照搬不同民族的方式、不顧文化背景的區別,必將產生水土不服的必然結果。
政治開明要放寬言論
記得在20多年前在美國讀書,筆者就請教過美國的教授,英文的Revolution(革命)和Renovation(改良)和Renewal(更新)在社會學中當該怎樣解釋,當時得到的答案是,革命是暴力,美國人不太贊同暴力性的革命,而更願意用改良或更新的辦法來完善社會治理。而作為公民或政治上人民的概念,每個人都應具有對本民族和本國的社會治理完善的責任和義務,這種義務不僅在宗教中都有體現,在現代文明的國家治理中也隨處可見。近期,筆者接待的美國宗教界人士,明確表示基督教是尊重當權者,認為是上帝賦予這些人權力,天賦人權也並非去抵抗權威,當然要以其不違反人類的自然原則為限。其實,佛教自從傳入中國,也有安撫民間的積極性或消極性作用,但都是反對暴力的。
最後說回「六四」,這個似乎仍然是敏感的字眼,如果人們敢於討論,說明政治開明,民眾的話語權有所體現,香港人討論「六四」也天經地義,總比噤若寒蟬要好得多。筆者相信用政治的大智慧來解決困擾人們心中的糾結,是需要有大魄力的,我們應該等待這種時機的到來,相信歷史理性的證明。
作者簡介﹕內地資深傳媒人
反思錯誤免重蹈覆轍
但隨着時間推移,近年來內地的校長書記們,卻不慍不火也不着急,因為學生不再是令人牽掛的「不穩定」因素了;但香港的「志士仁人」卻勇氣和魄力不減,「不屈不撓」地向北京施壓,佔領街區努力宣傳,大有「街頭政治」的勢頭,似乎要為民主和六四的平反奮不顧身,救贖中國的民主……
筆者也算是「六四」事件的歷史見證者,雖未參加街頭對壘,也未在廣場絕食示威,但也是學運十足的同情者,因為不管怎樣學生是手無寸鐵的,他們的愛國情懷也難能可貴,即使有些衝動,卻全無許多經歷過「文革」人的「成熟」或「圓滑」,畢竟是學生嘛。
歷史會造成許多的錯誤和遺憾,「文革」整整10年的浩劫也不就這樣過去了,沒有哪位會直接對歷史和民眾的冤屈承擔什麼個人責任,甚至還有人為之擊節叫好呢。我們需要認真的反思這種歷史錯誤產生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轍。目前,揭露的歷史能證明太平天國革命並非良好的選擇,最後的結局則是百姓的生靈塗炭,否則大家就會踏上「造反有理」的悖論。更多的歷史證明,當年以揚人國威的義和團運動,造成了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掠奪和侵略的口實。中國社會的進步難道非得用暴力來建立一個「新世界」嗎?這個疑問已經在內地學術界有許多深層次的思考和不同的答案。
照辦煮碗將水土不服
西方的民主簡單地說也是西方民權思想的深入人心,在英國的王權替代中得以體現,而法國巴黎公社的經驗似乎也不是一個完美結局,把統治者送上斷頭台,並不能改變公社失敗的命運,甚至喪失了「工業革命」的歷史貢獻。現實而言,「顏色革命」也並不意味着能夠開創出新的、幸福的生活,軍事政變的歷史也只是「城頭變幻大王旗」而已,背後卻可以常常看到大國的政治博弈身影。近期一些國家的街頭亂局叢生,常常成為利益群體的政治要求或者利益所求,更有不尊重或不接受民主選舉結果的案例。因此,人們也可以質問,民主是不是就是一個簡單的一人一票制度?各國民主的選擇是否有統一的模式?如果沒有,答案就很簡單,良好的社會善治探索或社會改革是必要的,不分國家、民族、主權、文化、意識和宗教的區別,追求劃一的標準顯得欠缺說服力。應該說,民主管理的制度是在社會實踐中慢慢形成的社會取向,需要用進步和文明的方式去演化、去追求。如果照搬不同民族的方式、不顧文化背景的區別,必將產生水土不服的必然結果。
政治開明要放寬言論
記得在20多年前在美國讀書,筆者就請教過美國的教授,英文的Revolution(革命)和Renovation(改良)和Renewal(更新)在社會學中當該怎樣解釋,當時得到的答案是,革命是暴力,美國人不太贊同暴力性的革命,而更願意用改良或更新的辦法來完善社會治理。而作為公民或政治上人民的概念,每個人都應具有對本民族和本國的社會治理完善的責任和義務,這種義務不僅在宗教中都有體現,在現代文明的國家治理中也隨處可見。近期,筆者接待的美國宗教界人士,明確表示基督教是尊重當權者,認為是上帝賦予這些人權力,天賦人權也並非去抵抗權威,當然要以其不違反人類的自然原則為限。其實,佛教自從傳入中國,也有安撫民間的積極性或消極性作用,但都是反對暴力的。
最後說回「六四」,這個似乎仍然是敏感的字眼,如果人們敢於討論,說明政治開明,民眾的話語權有所體現,香港人討論「六四」也天經地義,總比噤若寒蟬要好得多。筆者相信用政治的大智慧來解決困擾人們心中的糾結,是需要有大魄力的,我們應該等待這種時機的到來,相信歷史理性的證明。
作者簡介﹕內地資深傳媒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