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母校「河蟹」 名校生悉六四拒噤聲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04日 21:35
2014年06月04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現年24歲的鄒旻芳形容中學母校是「河蟹」之地,多年來避談「六四」,當時的校長更每年在早會呼籲學生不要參加遊行。直至中六,旻芳在網上看見軍隊以坦克輾斃學生的相片,心裏充滿憤怒傷心,自此每年都到六四晚會擔任義工,以及參與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現時更擔任支聯會青年組主席,「以行動回應學校的沉默」。


「行動回應學校的沉默」

鄒旻芳在某名校度過7年中學生活,她說學校每逢國慶及七一回歸都會舉行升旗禮,老師向學生講述中國在經濟上的強盛,但會排除其他負面事情;中三時,中史教科書有提及六四事件,但老師直接略過有關內容。


她唯一一次在學校聽過六四,是在中四中國文學課,老師忽然隱晦地說﹕「唉!為何政府會用坦克殺人呢?真係唔啱㗎!」她當時「唔知老師講咩」,直至認識六四後才恍然大悟;多年後回想老師當時如此隱晦,她相信是學校有非明文規定老師不可提及六四。


她憶述,當時的校長每年至少一次在早會呼籲學生不要參加任何遊行、集會及示威,原因是曾有市民示威時燒巴士,一些在旁沒參與行動的學生也受牽連,要負上刑責,因此示威及遊行均「十分危險」。


指校長籲學生勿遊行

鄒旻芳中五時與同學在校內發起學生聯署,要求校方檢討「眼鏡框不可粗過1.5厘米」等規定,有老師「好言相勸」她「不要搞這麼多事,好好地讀書,大學畢業後想做什麼也可以」,她當時服從,停止聯署行動。


直至中六,她閱報知道曾發生六四事件後,自行上網翻查,被民運學生的絕食書、坦克壓死學生的血腥照片,以及天安門母親的說話震撼心頭,決意為平反六四出一分力,其後加入支聯會青年組並擔任主席,藉籌辦讀書會及交流會等,向年輕一代揭示六四真相。


回首中學時的教育,她直言是「河蟹」,「歷史和事實不應該迴避,這樣只會有反效果」,她期望現今的學校不要向學生洗腦,亦希望時下的中學生要主動尋覓志同道合朋友,一同追求公義,為理想努力。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