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日,看了同仁轉發的一段惹人注目的文字,在此原文節錄:
賣方買方分析員也好,有一個共通點,沒有一個是香港人。對呀,香港人是否在中環絕了種?撞口撞面的全部都是內地人。香港現在談輸入外勞?除了建築工人之外,大概所有行業都有外勞,中環比例尤高。不用多久,香港人只可以做建築工人,其他都已經輪唔到香港人做,信唔信?——方卓如 財經專欄作家
競爭力下滑因內耗
以上的敘述跟競爭力有關嗎?不少評論都在討論香港競爭力下滑的問題,主流意見劍指太多不必要的爭吵,而窒礙社會發展。這是一個明顯可觀察到的情况,但歸根究柢,熟識本欄的讀者都知道,這現象源於筆者常提出的一個比喻:某國際投資公司在新加坡設有分公司,並從總部派駐人員擔任分公司總經理。經過多年的運作,總部決定提升當地人成為總經理;人選包括分管銷售業務的主管,投資部投資長,及首席營運總監。最後,穩陣的營運總監被委任為總經理。當大家正開心為本地人有出頭天高興之際,問題就出現了。由於未有被選上,再加上被「非老外」騎在自己頭上,兩位主管開始以不合作的態度去跟這位「新」總經理對抗。這種「鬼打鬼」的內耗影響了公司整體的運作。最後,公司競爭力下滑,三人都蟬過別枝。
從一個權力的平衡點要找到另一個平衡點,說起來容易,但其實過程一點也不簡單。從不同地區經驗來看,這過程可以很難纏,泰國和埃及便是明顯的例子。香港自回歸以來,花了這麼多年亦不可以達至有共識的新遊戲規則,而且在不好的傳統影響下,容易出現「一派得勢、另一派遭殃」等黨爭情况,這對形勢的發展絕對不利,令出現平衡點的概率變小。結果,內耗影響了運作,競爭力下滑影響了經濟及民生,再而引發更多抗衡,惡性循環沒完沒了。難道真的跑不出「自己不能管好自己」的魔掌?
滬港通成轉變契機
上周談到,MSCI計劃將A股納入其新興股票市場指數的諮詢,結果將於6月10日公布。由於結果難料,市場暫時不太關注,但如果MSCI確認了中國A股的新興市場地位,這會是近年影響A股市場的一項重要事情。而且在滬港通的再推動下,香港投資業界便會有機會去接受不少海外投資者的投資委託。當中,香港從業員為核心投資團隊,秉持一直以來的投資風格——嚴格控制風險、着重專業操守,這優勢將更受海外專業投資者推崇。也許,這可成為改變上述「港人絕種」悲歌的一個好契機,讓自身的優良特質,成為獨特、不易替代的競爭力!
安保投資大中華區 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賣方買方分析員也好,有一個共通點,沒有一個是香港人。對呀,香港人是否在中環絕了種?撞口撞面的全部都是內地人。香港現在談輸入外勞?除了建築工人之外,大概所有行業都有外勞,中環比例尤高。不用多久,香港人只可以做建築工人,其他都已經輪唔到香港人做,信唔信?——方卓如 財經專欄作家
競爭力下滑因內耗
以上的敘述跟競爭力有關嗎?不少評論都在討論香港競爭力下滑的問題,主流意見劍指太多不必要的爭吵,而窒礙社會發展。這是一個明顯可觀察到的情况,但歸根究柢,熟識本欄的讀者都知道,這現象源於筆者常提出的一個比喻:某國際投資公司在新加坡設有分公司,並從總部派駐人員擔任分公司總經理。經過多年的運作,總部決定提升當地人成為總經理;人選包括分管銷售業務的主管,投資部投資長,及首席營運總監。最後,穩陣的營運總監被委任為總經理。當大家正開心為本地人有出頭天高興之際,問題就出現了。由於未有被選上,再加上被「非老外」騎在自己頭上,兩位主管開始以不合作的態度去跟這位「新」總經理對抗。這種「鬼打鬼」的內耗影響了公司整體的運作。最後,公司競爭力下滑,三人都蟬過別枝。
從一個權力的平衡點要找到另一個平衡點,說起來容易,但其實過程一點也不簡單。從不同地區經驗來看,這過程可以很難纏,泰國和埃及便是明顯的例子。香港自回歸以來,花了這麼多年亦不可以達至有共識的新遊戲規則,而且在不好的傳統影響下,容易出現「一派得勢、另一派遭殃」等黨爭情况,這對形勢的發展絕對不利,令出現平衡點的概率變小。結果,內耗影響了運作,競爭力下滑影響了經濟及民生,再而引發更多抗衡,惡性循環沒完沒了。難道真的跑不出「自己不能管好自己」的魔掌?
滬港通成轉變契機
上周談到,MSCI計劃將A股納入其新興股票市場指數的諮詢,結果將於6月10日公布。由於結果難料,市場暫時不太關注,但如果MSCI確認了中國A股的新興市場地位,這會是近年影響A股市場的一項重要事情。而且在滬港通的再推動下,香港投資業界便會有機會去接受不少海外投資者的投資委託。當中,香港從業員為核心投資團隊,秉持一直以來的投資風格——嚴格控制風險、着重專業操守,這優勢將更受海外專業投資者推崇。也許,這可成為改變上述「港人絕種」悲歌的一個好契機,讓自身的優良特質,成為獨特、不易替代的競爭力!
安保投資大中華區 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