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施永青居屋構想 可助市民上車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26日 06:35
2014年05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年初香港經濟學會春茗邀請了施永青作主講嘉賓。施永青提出了新版居屋構思。筆者擊節稱賞。施永青雖然不是經濟學者,但他的想法顯示出他對經濟學和人性都有相當認識。他的新版居屋建議值得特區政府重視。


500呎隨時轉售 不可出租

他提出:特區政府向每一位香港永久居民承諾,他們一生中都有一次機會買一個500呎的上車居屋。此種居屋可隨時轉售,不用補地價,但轉售對象必須是未買過新版居屋的香港永久居民。這規定永遠生效。售價和轉售價都由市場決定,但新建居屋起碼要索回建造成本,不同地區吸引力各有不同;熱門地區會賣貴一點;冷門地區會賣平一點,但不會脫離市民的購買力。政府會按需要興建足夠的單位數目。單位必須自住,不能出租。


市場定價 最大化經濟效益

這個設計十分巧妙。首先,它不用勞師動眾,去做入息和資產審查。經濟條件好的人士不會買,因為單位比較狹小,設計平實,又沒有多少升值空間。於是居屋自然會以滿足基層人士住屋需要為主。轉售對象必須是未買過新版居屋的香港永久居民,一來會篩走着眼於升值潛力的買家,二來又會保持最大的供應去滿足最有住屋需要的一群。單位必須自住,不能租出,亦會有這效果。


售價和轉售價都由市場決定,保證任何時間每個單位都最大可能覓得最想要它的買家,因此經濟效益得以最大化。


免除入息和資產審查,除了減低行政支出外,還會減低對居民的滋擾;和避免造成行為上的扭曲。如果在入息和資產都設規限,很可能會出現為上樓不惜放棄升職機會,或設法弄走資產,出現掩人耳目的行為。


為每一位香港永久居民一生中提供一次機會買一個500呎的上車居屋,財政上應屬可行。買了新版居屋的人士,省卻了租金的負擔,會累積購買私樓的本錢,政府出售上車居屋,不會減低地價收入,卻可以為大批港人締造安居樂業的條件。


施永青認為,社會上始終有不少人士連建樓價也付不起。為這批人士興建廉租的公屋,是政府應有之義。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 研究中心主任

[何濼生 濼觀天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