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英國《金融時報》(FT)昨日刊登調查報道,質疑近期成為全球熱話的暢銷書《21世紀資本論》多項數據有問題,包括抄錯數據、部分數據離奇更改、數據來源不一致和存疑等。FT指出,根據原有數據,歐洲在1970年以後財富不均現象並沒上升趨勢,與皮凱提結論和圖表相悖。皮凱提回應時沒逐點解釋,他承認引用的數據有改善空間,但稱這無礙其結論。
蒐長遠數據證富者愈富
《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英譯本今年推出後,迅即成為亞馬遜網上商店暢銷書榜首,備受矚目。法國作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在書中引述大量數據,指出經濟增長導致貧富懸殊加劇,結論倡議開徵國際富人稅,引起爭議。皮凱提在該書序言中,自詡此書脫穎而出的一大原因,是他致力蒐集全面和一致的歷史資料,以研究長遠的收入與財富分佈動態。該書核心理論是「r >g」,即資本回報率(r)多數大於經濟增長率(g)。
《金融時報》列四大類錯誤
不過,不少人都質疑其數據有問題,其中英倫銀行前行長默文•金(Mervyn King)就說3「這本書的關鍵弱點在於,精心組裝的數據並不能支持皮凱提關於資本主義本質的言辭。」
FT經濟編輯賈爾斯(Chris Giles)和朱利亞諾(Ferdinando Giugliano)檢閱皮凱提的數據後,昨日大篇幅撰寫調查報道。報道稱,調查顯示書中一些關鍵圖表有許多沒解釋的數據輸入和錯誤。這些錯誤足以削弱皮凱提立論,即富人擁有的財富比例在上升,而今日財富不均現象未如1945年之前嚴重,只因時間未到。
報道列舉了皮凱提4種主要錯誤,包括1)簡單的手民之誤;2)欠佳的求均值技術;3)屢見原因不明的數字調整;4)沒引來源的數據、引用不同時期和不一致的數據而沒加解釋(見表)。這些有缺陷數據產生的財富不均歷史趨勢,似乎超出了原有數據的解讀程度,為皮凱提的結論──資本主義的核心矛盾在於富者愈富的必然性──提供虛假支持。
報道稱,當數據被「清理和簡化」後,歐洲在1970年之後並沒呈現任何財富不均加劇的趨勢;美國的數據源也「太不一致」,不足以用來推論一個長期系列(趨勢)。當把單項數據源繪成圖表,會發現沒一支持「最富1%的所佔財富比例在過往數十年間上升」的觀點,但有一些證據顯示「最富10%」自1970年以來所佔財富比例有所上升。
指張冠李戴 數字來源混亂
皮凱提曾表示,是依據世界各地的近似遺產稅紀錄作為數據源和研究方法。不過,FT指他在部分數據中置換了對活人的調查(美國部分最明顯),兩者通常會得出十分不同結論。英國數據是最大缺陷部分之一(圖),因為原有數據顯示富人所擁財富在高通脹1970年代大跌近10%,但皮凱提研究卻指出「最富1%」在該時期財富比例有所上升;皮凱提亦指「最富10%」財富比例只微跌1.5%,但原有數據跌幅要大得多。原有數據亦顯示1980年之後的30年,英國財富不均只輕微增加,但皮凱提數字卻顯示陡升。
承認可改善 強調趨勢不變
FT同時刊出皮凱提的回應。他表示,他將資料放上網,正是為鼓勵公眾討論相關重要及敏感測量,他承認關於財富的數據因涉多國及不同來源,因此較收入數據源缺乏系統,他在書中已作出最合理選擇,對數據來源及調整亦作了最佳判斷。他說:「我不懷疑我的歷史數據系列將來會被完善,但若關於財富分佈長遠演化的實質結論有大改變,我會感到非常驚訝」。他在結尾指出,富者愈富是各地普遍趨勢,「如果FT統計顯示相反結果,我將很有興趣看看(它們),並樂意修改我的結論!」
蒐長遠數據證富者愈富
《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英譯本今年推出後,迅即成為亞馬遜網上商店暢銷書榜首,備受矚目。法國作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在書中引述大量數據,指出經濟增長導致貧富懸殊加劇,結論倡議開徵國際富人稅,引起爭議。皮凱提在該書序言中,自詡此書脫穎而出的一大原因,是他致力蒐集全面和一致的歷史資料,以研究長遠的收入與財富分佈動態。該書核心理論是「r >g」,即資本回報率(r)多數大於經濟增長率(g)。
《金融時報》列四大類錯誤
不過,不少人都質疑其數據有問題,其中英倫銀行前行長默文•金(Mervyn King)就說3「這本書的關鍵弱點在於,精心組裝的數據並不能支持皮凱提關於資本主義本質的言辭。」
FT經濟編輯賈爾斯(Chris Giles)和朱利亞諾(Ferdinando Giugliano)檢閱皮凱提的數據後,昨日大篇幅撰寫調查報道。報道稱,調查顯示書中一些關鍵圖表有許多沒解釋的數據輸入和錯誤。這些錯誤足以削弱皮凱提立論,即富人擁有的財富比例在上升,而今日財富不均現象未如1945年之前嚴重,只因時間未到。
報道列舉了皮凱提4種主要錯誤,包括1)簡單的手民之誤;2)欠佳的求均值技術;3)屢見原因不明的數字調整;4)沒引來源的數據、引用不同時期和不一致的數據而沒加解釋(見表)。這些有缺陷數據產生的財富不均歷史趨勢,似乎超出了原有數據的解讀程度,為皮凱提的結論──資本主義的核心矛盾在於富者愈富的必然性──提供虛假支持。
報道稱,當數據被「清理和簡化」後,歐洲在1970年之後並沒呈現任何財富不均加劇的趨勢;美國的數據源也「太不一致」,不足以用來推論一個長期系列(趨勢)。當把單項數據源繪成圖表,會發現沒一支持「最富1%的所佔財富比例在過往數十年間上升」的觀點,但有一些證據顯示「最富10%」自1970年以來所佔財富比例有所上升。
指張冠李戴 數字來源混亂
皮凱提曾表示,是依據世界各地的近似遺產稅紀錄作為數據源和研究方法。不過,FT指他在部分數據中置換了對活人的調查(美國部分最明顯),兩者通常會得出十分不同結論。英國數據是最大缺陷部分之一(圖),因為原有數據顯示富人所擁財富在高通脹1970年代大跌近10%,但皮凱提研究卻指出「最富1%」在該時期財富比例有所上升;皮凱提亦指「最富10%」財富比例只微跌1.5%,但原有數據跌幅要大得多。原有數據亦顯示1980年之後的30年,英國財富不均只輕微增加,但皮凱提數字卻顯示陡升。
承認可改善 強調趨勢不變
FT同時刊出皮凱提的回應。他表示,他將資料放上網,正是為鼓勵公眾討論相關重要及敏感測量,他承認關於財富的數據因涉多國及不同來源,因此較收入數據源缺乏系統,他在書中已作出最合理選擇,對數據來源及調整亦作了最佳判斷。他說:「我不懷疑我的歷史數據系列將來會被完善,但若關於財富分佈長遠演化的實質結論有大改變,我會感到非常驚訝」。他在結尾指出,富者愈富是各地普遍趨勢,「如果FT統計顯示相反結果,我將很有興趣看看(它們),並樂意修改我的結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