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啟智﹕因為家庭價值 支持同志平權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24日 06:35
2014年05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社會團體舉辦大型巡遊支持家庭價值,有評論擔心所謂的家庭價值只是幌子,潛台詞是反對同志平權。事實上,巡遊當日也有參與者舉出反對同志平權的標語。筆者的觀點和他們有點不一樣。細心推敲之下,筆者發現如果我們誠心誠意支持家庭價值,邏輯上最合理的結果其實是支持同志平權,而絕非反對。


在開始討論之前,我們得先為家庭價值本身作出界定。歷史上,家庭的價值因時而異,例如傳統中國社會容許三妻四妾,現代社會卻普遍不接受,就顯示社會對家庭價值的理解並非一成不變。環觀世界各地,也有些社會認為守衛家庭價值的方法就是不容許女性上班甚至嚴禁獨自外出,但相信大多數香港人也不會同意。


觀乎巡遊組織者的演繹,他們對家庭價值的重視似乎主要建基於家庭於培育子女和提供幸福成長環境的角色。巡遊的活動理念多次把家庭制度、婚姻制度,和兒童成長相連結。筆者有理由相信他們所重視的是家庭於兒童成長的關鍵地位。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同志平權的問題就好辦了,因為實踐證明容許同性戀者組織家庭,對於讓更多兒童能在家庭的愛護下成長是大為有利的。


口講無憑,凡事要有多少事實說多少話。自1990年代開始,美國多個州份逐步容許同性伴侶可收養兒童,時至今日已有數以萬計的兒童在這些家庭當中長大,當中不少已經長大成人。美國社會長時期的實踐讓我們可以跳出主觀猜測,而從這些兒童的真實經歷去分析同志平權與兒童成長的關係。多年來一個又一個的追蹤調查顯示,無論是在異性配偶或是同性配偶之下成長的兒童,幸福快樂成長的機會毫無分別。同性配偶為兒童提供幸福家庭的能力和異性配偶一樣,已經是醫學界、心理學界和社會服務界的多年共識。


筆者強調講證據,因為文明社會要用法律去禁止某種行為,必然要有無可置疑的實證顯示該行為會為社會整體帶來具體的危害。僅僅因為社會中有很多人不喜歡某種行為或認為該行為是錯誤的,本身並不構成公權力介入的理據,否則這就不再是民主,而是多數人的暴政。例如我們不會因為社會中有很多人不喜歡吃榴槤就立法禁止所有人吃榴槤,除非我們有證據顯示吃榴槤相對於其他食物更容易生病,並且為公共醫療帶來不能接受的負擔。


家庭價值同志平權本無衝突

回到家庭制度、婚姻制度,和兒童成長的討論,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很簡單直接的三段論:如果所有讓兒童快樂成長的社會制度都是維護家庭價值者所樂見的,而同志平權是一個有利於兒童快樂成長的社會制度,那麼同志平權必然是維護家庭價值者所樂見的。筆者並非哲學專才,但估計亞里士多德也會同意上述推論。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在家庭的照顧下成長,理性的維護家庭價值者應支持同志立即平權。


當然,支持同志平權,並不限於支持他們組織家庭。與此同時,家庭的價值,肯定也不止於為兒童帶來快樂的成長環境。正如有些80多歲的老人家要結婚,他們固然沒有生育能力,往往連照顧自己的能力也沒有,更別說為別人提供幸福成長環境,但我們也不會用公權力去剝奪他們建立家庭關係的權力。筆者提出上述邏輯推論,是要指出家庭價值和同志平權本來並無衝突。現在香港社會矛盾處處,可能只是因為我們爭吵的時候往往被情感口號所蓋過,未有機會先弄清楚我們追求的目標是什麼。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