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文件證沙中線另有兩古井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23日 06:35
2014年05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沙中線土瓜灣站的隧道豎井工地(即第二個考古地盤),早前發現一個宋元時代方井、房屋遺址及明渠。但本報從古蹟辦上載的最新簡報發現,港鐵提交的圖則中,提到該範圍並非只有一個宋代方井,古井合共有3個,新披露的兩個古井,一個位於明渠附近,另一個井則處於豎井工地範圍,現已交還港鐵復工。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批評,發展局長陳茂波、港鐵與古蹟辦的資訊發布混亂,甚至有隱瞞之嫌,擔心掩飾了發掘真相,促請政府解釋。


港鐵及古蹟辦回應查詢時稱,文件上標示的兩個「古井」,實屬「兩個坑」,其性質與功能需進一步研究才能確定。港鐵說,負責考古發掘的教授劉文鎖已在上周向古諮會簡報時,向委員介紹第二階段考古工作的發現,除較早前報道的方井,在T1考古工地及其外圍亦發現「兩個坑」,有關現况和處理已作介紹。不過,港鐵及古蹟辦未有解釋,為何最新文件卻明確標註有3個「Ancient well(古井)」(見圖)。


文件由古蹟辦上載 內有港鐵圖則

沙中線早前的考古工作,被批評資訊發放不足,古蹟辦近日重新上載多份簡報,最新一份5月的簡報簡介了港鐵建造保護牆保護T1考古工地的建議。不過,文件其中一份圖則卻「透露」了在該處的古井原來合共有3個,包括第二個宋代方井,還有離豎井工地最近的另一個井,以及靠近方井的另一口古井,惟港鐵、古蹟辦以致發展局長陳茂波過往卻未有提及。


曾到場視察的中大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鄧聰,早前為本報撰文指出,除了方井外,地盤內還有一個「土井」,因井身並非石砌,故稱為土井,其井身呈圓形、由2至3層礫石圍築而成。但古蹟辦及港鐵均未有證實有關土井存在,反指最新文件中提及的兩個「古井」,實屬「兩個坑」。


另外,港鐵又提到,為了在豎井建造期間可保護在T1考古範圍內的文物,早前已向古蹟辦提出了建造保護牆,保護已發現文物,目前有關建議仍有待古蹟辦及古諮會確認與落實。黎廣德說,港鐵文件自行披露考古範圍有3個古井,但卻未有合理解釋,令人懷疑當局只想草草完成考古,未有打算做好保育;而其中一個古井更位處工地範圍,早已被破壞,港鐵亦已復工。他建議,由於古蹟在淺土層,若當局願意改用鑽挖方式而非「明挖回填」,可在地底建隧道,上面則預留保育遺址位置,興建結合博物館和車站的建築物,令發展與保育並存。


明報記者 鄭穎瑩 周展鴻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