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俊和:建造業人才培訓錯配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19日 06:35
2014年05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建樓及營造基建項目的成本日高,加上施工過程複雜,俊和(0711)副主席彭一邦表示,社會及建造業界正承受早年因為多宗官司拖延港珠澳大橋等基建項目施工進度的惡果,加上人手短缺,建築商寧願在中標後出錢「搶人」保障施工。他說,隨着未來幾年工程會由基建轉為房屋,他擔心當局現在培訓的人才日後會不適用。


彭一邦指,目前香港營造的工程價值800億元計,為2007至2008年低谷時205億元的4倍。即使當前的工程作價比1997年營建機場十大核心工程造價1000億元為低,但是當時可以輸入勞工解決問題。


用錢搶人手 硬件難解決問題

反之,今時今日建造業營建項目時,因為港珠澳大橋及中環、灣仔填海工程受到官司影響,致工程與其他基建項目堆在一起,業界因而缺人缺機器,在沒有選擇下寧願在中標後出更高價錢「搶人」,結構工程的進度亦無可避免被拖慢。這已非單靠預製件、自動化或提高效率,可以解決問題。


社會及建造業界面對今日的惡性循環,彭一邦指,這是「全行最難做的時間」,將來甚至因為缺人及缺機器,而招標價錢愈來愈高(見圖1),進一步扯高其他建造成本,令工程超支。


追不上物價 承建商隨時蝕本

若按私人市場的投標價格指數衡量,建築署現有補價機制,更無法追上市場走勢(見圖2)。集團董事總經理郭煜釗更指,個別探土工程的成本,已經上漲逾倍。以當前政府追補預算的機制追不上物價下,他不排除個別項目的承造商面臨虧本的情况。


隨着政府將由基建工程,轉向增加供應房屋,彭一邦稱當局及業界在培訓人才未有完善計劃,因為不少培訓計劃仍集中訓練基建工程的人才,未有為大量增建房屋作準備。他並明言:「訓練好的人手,將來未必適用」。郭煜釗更質疑:「將來培訓好的人是否有工開?」,這亦帶出香港是否需要在輸入外勞的問題。


起樓工程料增 基建人才用不着

彭氏更稱,現時建造公屋及質素較佳的私人樓宇每平方呎造價,已經達到2000元至4000元左右,若將來建造成本若因為現有800億元基建項目拖遲,公屋造價有機會超過每平方呎3000元,私人住宅的建築費或超過地價。他認為,政府不要只顧處理土地供應問題,同時要考慮建築成本的問題。


為減低面對營運風險及對營運資金的壓力,彭一邦稱,俊和偏向減少承接營建期長達6至7年的土木工程項目,轉而承建2至3年工期的地基或機電工程項目,並且轉而投地在九肚山承建住宅項目。


明報記者 陳偉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