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全球華人民主化的歷史,必將記載台灣的兩場學生運動。兩次都發生在3月,皆可稱為台灣的3月學運:一次是1990年3月的「野百合」學運;一次是2014年3月的「太陽花」學運。
這兩場學生運動的思想與人物一脈相連,但其所處的歷史條件則有很大差異。其一脈相連在於24年前後的兩代青年持續追求台灣民主及自主;其歷史差異則是「野百合」開放在台灣民主蓬勃燦然的春天,而「太陽花」卻在前途夜霧籠罩下期盼島嶼天光。
野百合學運締民主奇蹟
野百合學運直接促成了國是會議,開啟台灣自1991年起一系列憲政改造工作,至今已完成7次修憲,其中最意義深遠的當屬國家正當性來源的重構:立法院及國民大會的全面改選,中斷了中華民國的「法統」,但也賦予其台灣本土民意基礎。民主選舉也創造出新的政黨體制,過去國民黨一黨專政,立法院全面改選以來,有意義的兩黨政治才逐漸成形。
台灣7次修憲之間有邏輯連貫性,可視為分段施作的憲政工程。有學者認為,這一系列的憲政改造,以其規模及根本性,足以稱做中華民國的第二共和。我也曾經論述:國民黨統治台灣以來,徒有共和之名,實為一家獨裁。做為台灣民主化之體的第二共和,其實才是台灣首次的真共和。
代表台灣民主化的第二共和體制,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誕生至今,確實成就斐然,即舉世著稱的台灣民主奇蹟。西元2000年,華人世界首次以民主選舉達成政黨輪替以及政權和平轉移,使台灣成了民主典範。但二十多年來第二共和體制也產生了不少弊病。
「第二共和」積弊終爆發
所有的政治體制都是歷史條件的產物。當政治體制推動了一部分的進步,它本身的局限性也會暴露出來。第二共和最明顯的缺陷,即是政府組織和政黨體系問題。總統權力難以明確界定又不受節制,屢次造成憲政爭議甚至憲政危機。兩大黨常鼓動社會對抗,卻無法回應多元的民意和政策需求。政治問題如熔岩冒出火山口,最劇烈的即是2006年陳水扁遭遇的反貪腐政治風暴,以及2014年馬英九面對的反服貿及後續的反對運動。強烈的對抗都爆發在總統連任執政的最後二年,這不是巧合,而是憲政體制弊病的積累結果。
太陽花學運雖因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而生,背後真正根源則是台灣政治體制無法處理諸多內外矛盾。國民黨依附跨海峽政商財團的屬性,使其所負責的兩岸談判難以獲得多數人民信賴。民進黨既無能扭轉此一兩岸官商掛鈎、人民貧富條件卻愈拉愈遠的趨勢,甚至連抗議聲音都表達得很微弱。
太陽花學運提出「公民憲政會議」主張,直接表達新一代青年充分理解台灣現行民主憲政的不足與局限。太陽花學運將生成新的政治世代,但他們卻很難形成新的政黨,因為台灣現行憲政體制,透過總統直選與國會單一選區這兩項制度,保障了目前的兩黨體系。
修憲組議會內閣勢在必行
誕生於1990年3月野百合學運的第二共和體制,雖締造了台灣民主奇蹟,但24年來台灣民主也走入困境。為了突破困境,第8次修憲勢在必行,且是又一波大規模、根本性的憲政工程,目的在將政府組織改造為議會內閣制,將政黨體系解放為多黨制。由於此一憲政工程對台灣和對全球各個華人社會都將有巨大的進步意涵,未來史家會把它稱做「第三共和」。做為第三共和的開創契機,台灣太陽花學運之影響力方興未艾。
作者為台灣專欄作家
這兩場學生運動的思想與人物一脈相連,但其所處的歷史條件則有很大差異。其一脈相連在於24年前後的兩代青年持續追求台灣民主及自主;其歷史差異則是「野百合」開放在台灣民主蓬勃燦然的春天,而「太陽花」卻在前途夜霧籠罩下期盼島嶼天光。
野百合學運締民主奇蹟
野百合學運直接促成了國是會議,開啟台灣自1991年起一系列憲政改造工作,至今已完成7次修憲,其中最意義深遠的當屬國家正當性來源的重構:立法院及國民大會的全面改選,中斷了中華民國的「法統」,但也賦予其台灣本土民意基礎。民主選舉也創造出新的政黨體制,過去國民黨一黨專政,立法院全面改選以來,有意義的兩黨政治才逐漸成形。
台灣7次修憲之間有邏輯連貫性,可視為分段施作的憲政工程。有學者認為,這一系列的憲政改造,以其規模及根本性,足以稱做中華民國的第二共和。我也曾經論述:國民黨統治台灣以來,徒有共和之名,實為一家獨裁。做為台灣民主化之體的第二共和,其實才是台灣首次的真共和。
代表台灣民主化的第二共和體制,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誕生至今,確實成就斐然,即舉世著稱的台灣民主奇蹟。西元2000年,華人世界首次以民主選舉達成政黨輪替以及政權和平轉移,使台灣成了民主典範。但二十多年來第二共和體制也產生了不少弊病。
「第二共和」積弊終爆發
所有的政治體制都是歷史條件的產物。當政治體制推動了一部分的進步,它本身的局限性也會暴露出來。第二共和最明顯的缺陷,即是政府組織和政黨體系問題。總統權力難以明確界定又不受節制,屢次造成憲政爭議甚至憲政危機。兩大黨常鼓動社會對抗,卻無法回應多元的民意和政策需求。政治問題如熔岩冒出火山口,最劇烈的即是2006年陳水扁遭遇的反貪腐政治風暴,以及2014年馬英九面對的反服貿及後續的反對運動。強烈的對抗都爆發在總統連任執政的最後二年,這不是巧合,而是憲政體制弊病的積累結果。
太陽花學運雖因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而生,背後真正根源則是台灣政治體制無法處理諸多內外矛盾。國民黨依附跨海峽政商財團的屬性,使其所負責的兩岸談判難以獲得多數人民信賴。民進黨既無能扭轉此一兩岸官商掛鈎、人民貧富條件卻愈拉愈遠的趨勢,甚至連抗議聲音都表達得很微弱。
太陽花學運提出「公民憲政會議」主張,直接表達新一代青年充分理解台灣現行民主憲政的不足與局限。太陽花學運將生成新的政治世代,但他們卻很難形成新的政黨,因為台灣現行憲政體制,透過總統直選與國會單一選區這兩項制度,保障了目前的兩黨體系。
修憲組議會內閣勢在必行
誕生於1990年3月野百合學運的第二共和體制,雖締造了台灣民主奇蹟,但24年來台灣民主也走入困境。為了突破困境,第8次修憲勢在必行,且是又一波大規模、根本性的憲政工程,目的在將政府組織改造為議會內閣制,將政黨體系解放為多黨制。由於此一憲政工程對台灣和對全球各個華人社會都將有巨大的進步意涵,未來史家會把它稱做「第三共和」。做為第三共和的開創契機,台灣太陽花學運之影響力方興未艾。
作者為台灣專欄作家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