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英語作為香港人的第二語言,從過去到現在,家長都熱中要孩子參加大量課程去增強英語能力,然而只是死記背誦,生吞活剝,又是否真的能讓孩子學好英語?
英國牛津大學應用語言學教授Ernesto Macaro表示要學好第二語言,首要條件要有互動及鼓勵的學習環境,Happy Pa Ma記者直擊英國倫敦一間小學的英語課堂,裏面的少數族裔學生全都跟香港小孩一樣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看看教師如何營造一個適當環境,有效學習英語。 當中有不少方法,值得香港家長參考借鏡。
英國牛津大學教育系應用語言學教授Ernesto Macaro是意大利人,英語是他的第二語言,他由8歲開始學習英語,現集中研究第二語言教學策略,如師生間的課堂互動。他表示,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因此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學校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它需要提供一個能讓學生舒適地學習英語的環境,這對以非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尤其重要。
專家建議﹕師生發言比例6:4
「所謂舒適的環境,是指第一,課堂上不可以只有教師講話,學生要多參與討論,教師與學生發言的比例最好是6:4,只有多說,才能真正懂得應用語言於學業以至日常生活中,否則你只是在認識該語言。」Macaro教授又說:「第二,教師不應直接改正學生的英文錯誤,尤其對於學習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生,他們本身已對英語不熟悉,不斷被改正會令他們感到挫敗,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他表示,學習英語有很多方法,例如看書、聽歌、抄寫英語錄音等,而學習拼音是其中一個有效方法,皆因學生能較易掌握發音,從而幫助發展英語的聽、說、讀、寫四大範疇。
RWI課程 拼音融入讀寫
英國為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其教育局於2006年立法規定將原音拼合法納入小學課程中。而當地25%、超過4500間小學採用牛津Read Write Inc.(RWI)教授拼音,它是一套以原音拼合法為基礎,再配合閱讀及寫作的綜合英語課程,其創辦人Ruth Miskin擁有35年教學經驗,了解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生箇中面對的困難,啓發她創辦RWI。
「學習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拼音有助學生發音準確」,Ruth與Macaro教授抱着同一信念,認為課堂上師生間要多互動,「小朋友不能靜止聽書太久,他們容易分心,因此我同時為RWI編寫教案,教師只要一步步跟隨,就能令學生有充足的發言」。
改變教學模式 確保學生發言
英國Elmhurst Primary School採用RWI,其學生大部分來自少數族裔家庭,如印度、俄羅斯等。記者觀察過幾班reception class(相等於本地小一班別),教學模式與進度都是一樣的。
課堂開始,教師先用flash card引領學生朗讀40多個原音;然後便閱讀該課堂的故事書,例如圖書Stitch the witch,教師會教授當中的詞彙如witch,她先拆解成w/i/t/ch,逐個原音念一次,再整個詞語念,my turn and your turn(我一句,你一句),教師嘴邊經常掛着這句話,學生一聽到這句話就會開口答話,師生們輪流朗讀,全無冷場。
「My turn your turn這句話很重要,它能確保學生有機會發言」,Ruth解釋,「教師都習慣向學生單向灌輸知識,要改變他們固有的教學方式,其實比教小朋友phonics困難」。因此RWI除了配有教案,教師都要接受培訓學習授課技巧,難怪每班學生的反應也是同樣熱烈。
串錯照「剔」 建立信心
Ruth又認為,學習第二語言不能只靠拼音,除了閱讀,還要配合寫作,才能確保學生能應用所學。觀看班上小朋友的寫作,雖然可以用拼音讀出並明白其意思,但詞彙全都串錯,而教師仍給予剔號。Ruth說﹕「在最初階段,目的是讓小朋友學懂拼音,他們只有5歲,讀音正確便可以了;但如果他們11歲,當然串字方面也會有一定要求。但學習就是要循序漸進,在開始時為他們建立自信心,令他們覺得學習英語是有趣的,從而主動學習,準確串字又何須急於一時?」如此教法,的確跟大多本地學校要求幼稚園生讀寫都要正確,大相逕庭。
「例如學習day一字,有學生聽到讀音後會拼成dai」,因ay與ai讀音相同。 「如果學生初接觸英語,可以先略過這個錯誤;等他在寫作時要運用day一字,教師可於此時更正」,Ruth表示,即使要更正,她亦不希望教師說學生「錯」,「可以改用婉轉的方式,例如﹕『dai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不過有一個更精準的拼法,就是day』」。
該校不少學生的父母都不諳英語,學生回到家會說家鄉方言,亦少補習。沒有家庭額外支援,只在學校練習英文,但在課堂所見學生仍能用英語對答如流,問到最愛科目時,都異口同聲說是英文,「因為英文課很好玩!」學生爭着說。只要用對方法,配合適當環境,一樣能好好掌握第二語言。
文﹕鍾家寶
圖﹕余俊亮、受訪者提供
統籌:陳詠詩
編輯:王翠麗
happypama@mingpao.com
happypama.mingpao.com
英國牛津大學應用語言學教授Ernesto Macaro表示要學好第二語言,首要條件要有互動及鼓勵的學習環境,Happy Pa Ma記者直擊英國倫敦一間小學的英語課堂,裏面的少數族裔學生全都跟香港小孩一樣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看看教師如何營造一個適當環境,有效學習英語。 當中有不少方法,值得香港家長參考借鏡。
英國牛津大學教育系應用語言學教授Ernesto Macaro是意大利人,英語是他的第二語言,他由8歲開始學習英語,現集中研究第二語言教學策略,如師生間的課堂互動。他表示,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因此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學校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它需要提供一個能讓學生舒適地學習英語的環境,這對以非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尤其重要。
專家建議﹕師生發言比例6:4
「所謂舒適的環境,是指第一,課堂上不可以只有教師講話,學生要多參與討論,教師與學生發言的比例最好是6:4,只有多說,才能真正懂得應用語言於學業以至日常生活中,否則你只是在認識該語言。」Macaro教授又說:「第二,教師不應直接改正學生的英文錯誤,尤其對於學習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生,他們本身已對英語不熟悉,不斷被改正會令他們感到挫敗,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他表示,學習英語有很多方法,例如看書、聽歌、抄寫英語錄音等,而學習拼音是其中一個有效方法,皆因學生能較易掌握發音,從而幫助發展英語的聽、說、讀、寫四大範疇。
RWI課程 拼音融入讀寫
英國為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其教育局於2006年立法規定將原音拼合法納入小學課程中。而當地25%、超過4500間小學採用牛津Read Write Inc.(RWI)教授拼音,它是一套以原音拼合法為基礎,再配合閱讀及寫作的綜合英語課程,其創辦人Ruth Miskin擁有35年教學經驗,了解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生箇中面對的困難,啓發她創辦RWI。
「學習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拼音有助學生發音準確」,Ruth與Macaro教授抱着同一信念,認為課堂上師生間要多互動,「小朋友不能靜止聽書太久,他們容易分心,因此我同時為RWI編寫教案,教師只要一步步跟隨,就能令學生有充足的發言」。
改變教學模式 確保學生發言
英國Elmhurst Primary School採用RWI,其學生大部分來自少數族裔家庭,如印度、俄羅斯等。記者觀察過幾班reception class(相等於本地小一班別),教學模式與進度都是一樣的。
課堂開始,教師先用flash card引領學生朗讀40多個原音;然後便閱讀該課堂的故事書,例如圖書Stitch the witch,教師會教授當中的詞彙如witch,她先拆解成w/i/t/ch,逐個原音念一次,再整個詞語念,my turn and your turn(我一句,你一句),教師嘴邊經常掛着這句話,學生一聽到這句話就會開口答話,師生們輪流朗讀,全無冷場。
「My turn your turn這句話很重要,它能確保學生有機會發言」,Ruth解釋,「教師都習慣向學生單向灌輸知識,要改變他們固有的教學方式,其實比教小朋友phonics困難」。因此RWI除了配有教案,教師都要接受培訓學習授課技巧,難怪每班學生的反應也是同樣熱烈。
串錯照「剔」 建立信心
Ruth又認為,學習第二語言不能只靠拼音,除了閱讀,還要配合寫作,才能確保學生能應用所學。觀看班上小朋友的寫作,雖然可以用拼音讀出並明白其意思,但詞彙全都串錯,而教師仍給予剔號。Ruth說﹕「在最初階段,目的是讓小朋友學懂拼音,他們只有5歲,讀音正確便可以了;但如果他們11歲,當然串字方面也會有一定要求。但學習就是要循序漸進,在開始時為他們建立自信心,令他們覺得學習英語是有趣的,從而主動學習,準確串字又何須急於一時?」如此教法,的確跟大多本地學校要求幼稚園生讀寫都要正確,大相逕庭。
「例如學習day一字,有學生聽到讀音後會拼成dai」,因ay與ai讀音相同。 「如果學生初接觸英語,可以先略過這個錯誤;等他在寫作時要運用day一字,教師可於此時更正」,Ruth表示,即使要更正,她亦不希望教師說學生「錯」,「可以改用婉轉的方式,例如﹕『dai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不過有一個更精準的拼法,就是day』」。
該校不少學生的父母都不諳英語,學生回到家會說家鄉方言,亦少補習。沒有家庭額外支援,只在學校練習英文,但在課堂所見學生仍能用英語對答如流,問到最愛科目時,都異口同聲說是英文,「因為英文課很好玩!」學生爭着說。只要用對方法,配合適當環境,一樣能好好掌握第二語言。
文﹕鍾家寶
圖﹕余俊亮、受訪者提供
統籌:陳詠詩
編輯:王翠麗
happypama@mingpao.com
happypama.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