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父女同郵﹕不去交流團會後悔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14日 06:35
2014年05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穎﹕

你去了一星期交流團,回來後,繼續忙碌﹕話劇、辯論,最近又多了一個班際歌唱比賽。功課又有要命的通識專題,測驗考試,一個接一個,懷疑你能否應付得來。我們見面時間不多,談不上兩句你就出門。女兒大了就是這樣,有自己的世界,父母只能當個旁觀者,在你們百忙之中的空檔,才抓緊機會插一兩句嘴。


因工作太忙 懷疑當初決定

你去交流團前,也是忙得透不過氣,大量工作趕死線,顧此失彼,眼看無法完成,自然脾氣不好。


不少人都說你與家姐生得很像,但你們的性格真是天差地別。家姐捱得苦,夠韌力,像頭牛一樣,密密做,默默做。而你,無論是開心還是煩惱,都不吐不快,要你靜一點,就似把你的嘴巴囚禁,痛苦難當。


你不止一次埋怨,交流團浪費時間,有什麼用?還有這麼多功課和工作。你嘮嘮叨叨說完又說,令人相當心煩。


交流團有什麼用?目的是什麼?因為不是強迫的,報名前已想得一清二楚。臨出發,很多工作還未完成,又再思前想後,懷疑當初的決定。這種思考的方式不只會令自己很累,更會陷入無盡苦惱當中,如置身在怪圈中走不出來。


當你怨這怨那說個不休的時候,家姐是過來人,說了一番相當有意思的話﹕中學時上什麼堂學過什麼,畢業後,很快就全忘記了。但交流團,不去會後悔,因為得到很多,記憶會維持很長時間。


交流團留下朋友間共同回憶

家姐不是說交流團的內容有如何驚人之處,會終生難忘,到過哪裏參觀,見過什麼人談過什麼,都是過眼雲煙,很快全忘了。但幾天幾夜的交流,與同學一起生活、作息、遊戲、參觀、活動,好朋友更會徹夜交談、通宵傾偈,再加上事前設計安排,事後報告檢討,肯定會加深彼此了解,令友誼更加鞏固。


將來畢業,各散東西,這些情景,還會歷歷在目。朋友見面,也會成為共同話題。讀完中學,能夠帶走什麼?不會是生物化學或地理,更不可能是數學的sin、cos和tan,而是同學之間的共同記憶,這是維繫友誼的重要養分。


穎,更重要的是,無論是求學或工作,我們都面臨很多選擇,做什麼不做什麼,有得必有失,永遠都無法兩全其美,揀A還是揀B,經過深思熟慮,反覆衡量,決定了,就要依計劃按着時間表行事,中間出現什麼困難,只能想辦法克服解決,而不是後悔和埋怨﹕早知不這樣做,當時不作這樣的選擇,就好了。時間不可回頭,沒有早知,人生也沒有後悔藥。老爸也不止說一次了,結果不一定最重要,既然作了選擇,就要好好享受過程。


穎,這次交流團,不知道你有沒有不枉此行的感覺,說來聽聽。 - 老爸


吳志森

■Dad﹕

我認啦,我現在對於去了交流團絕無後悔!哈哈哈。


第一次乘硬卧!一開始還以為睡在四周的都會是陌生人,但原來我們學校的學生和老師差不多「包」了整個車廂,所以也還好。我睡的是下鋪,一邊睡時我還一邊謹記老師的叮囑看緊自己的背包,我便靠牆睡。再把背包夾在背部和牆壁中間,真的非常不舒服。火車走時顛顛簸簸的,睡大約一小時就醒來一次,不過總算是有睡過。


去山區小學義教!我的一組負責跟小一、二學生玩集體遊戲。他們都玩得很開心,我們離開時還叫着我們的名字說再見!真的為此高興呀。


那所小學中很多學生都是留守兒童。離開學校去家訪前,其中一個同學跟小學生說:「我們走了你們要聽媽媽的話喔!」記得那時面前本來熱烈跟我們說再見的小孩,頓時安靜了,只是看着我們。我慌張了,急忙地補了一句:「……要聽老師話啊。」到家訪的時候,那個小男生的父母都出到城市打工。他被問到「想念爸媽嗎?」時,他搖頭。他的眼神是倔強的。我又是一陣心酸。


這趟旅程,學了不少呢。 - Wing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關注時事,更關注兩個寶貝女兒

samngx123@gmail.com

吳志森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