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樓價倘大跌 地區銀行當災/文:江宗仁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05日 06:35
2014年05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五港股回升,恒指及國指分別升126點及22點,後者明顯較弱,反彈的多屬跌幅甚深的動力股,但無論大市還是個股,成交多數不配合升勢。或許因為內地休市,但在道指創新高下,中港股市還是異常低迷,完全看不到資金由強勢市場轉炒落後。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11013元(人民幣•下同),按月僅上漲0.10%,當中更有45個城市較3月份下跌。樓市是中國經濟及銀行體系的根基,但近期中外均有聲音認為樓價跌50%,對經濟以至呆壞帳的影響卻微乎其微。若這亦是中央的看法,問題就大了。


美國首季經濟增長0.1%,但主要受到天氣影響,近期經濟數字明顯正常化,由就業、製造業,以至消費信貸均欣欣向榮,新增職位更多達28.8萬份,失業率降至6.3%。上周道指破頂,歐洲股市走勢亦上佳,但動力卻又不強,一來與估值偏高有關,企業盈利能受惠經濟加速多少亦有待觀察;二來聯儲局退市,雖然從2年期國債息率看不到明年會大幅收緊,但每月有沒有額外100億美元的流動性,對股市不可能無分別,高處未必不勝寒,但更上一層樓難度就極高。


樓市原地踏步 開發商過分進取

內地樓市經過連續23個月上升後出現疲態,百城按月升幅僅為0.1%,基本上原地踏步,近半城市樓價更按月下跌,15個城市庫存創下歷史新高,數字確認樓市正加速進入下跌周期。供過於求扭轉樓價預期,成交低迷兼開發商看錯市,導致資金鏈由寬鬆一下子變成緊張,風險上升迫使內銀股銳意放緩擴張步,內地金融風險正在高速上升。


經過去年的銷售狂潮,不少開發商均有點亢奮,業務發展異常進取。據申銀萬國統計,內地上市的126家房企,首季負債及存貨分別合計達2.31萬億元及2.01萬億元,按年升25.07%及26.17%,積壓資金達4.3萬億元,同時首季又斥資逾萬億元買地。將這種情况放在股市之上,就是開發商都是07年的AH股散戶,大家都在32000點時衝入市場!結果?據廣發證券統計,一線城市至今成交同比下降31%,二線城市同比下降28%。


筆者印象中,內地以往曾進行壓力測試,結果是樓價跌50%亦不會衝擊金融體系,最近這一說法再被翻炒。主要理據是,在於首套房貸首付達20、30%,二套房更達70%,銀行未償還按揭貸款餘額佔樓價僅約50%,業主多數自用放棄機會微。真正危險的是開發商貸款,但僅佔銀行貸款總額約6.5%,就算虧掉一半,銀行也不會有問題。


打擊銀行放貸意欲 流動性壓力更大

可是實際情况並非像加減法般簡單。大家看內銀股首季業績,多着重於淨息差、呆壞帳、盈利增長等,但其實貸款增長僅介乎1.33%至逾7%,這絕非貸存比、資本金不足,純因內銀看到風險,三、四線城市基本上已停貸,一、二線亦拖得就拖。要注意的是,首季樓市其實已不算差,至少官方數字的樓價是穩中微升,若數月後全國樓價均出現下跌,銀行在判斷抵押品價值時肯定會加倍審慎,屆時按揭更難批出,開發商資金更難回籠,大量庫存會否以割喉式劈價賣出,拖冧全國樓市?就算並非只有賣家沒有買家,抵押品減值兼槓桿收縮,亦會降低貨幣流轉速率和乘數效應。


簡單一點說,就是安全資產不再安全,這跟2008年美國銀行業持有大量毒資產,有異曲同工之妙。或許大銀行情况較佳,但一眾依靠同業資產「搵食」、位處二線或以下地區的農商行、城商行等,捱得過嗎?


[江宗仁 還看今朝]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