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滬港通細節未清 券商疑慮多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05日 06:35
2014年05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滬港通」雖然好事近,本港中、小型證券經紀行卻疑慮重重。業界人士質疑「滬港通」計劃仍有不少未知之數,港交所有必要詳細向業界解釋。當中有券商認為,代處理接盤的港交所及上海證券交易所子公司,每日處理逾百億成交,卻未有適當監管,有機會形成集中風險。亦有券商憂慮,現時計算額度方法有操作漏洞,或令大鱷有機可乘。不過,最令人擔憂的是,各券商早年自行找得的內地大客,或轉投「滬港通」致失去商機。立法會金融界議員張華峰透露,正收集業界意見向監管機構反映,再決定下一步行動。


證券商協會主席、金利豐(1031)行政總裁朱李月華坦言,以現時手上資訊,「未睇到證券界可以有咩得着」。不過,她指由於滬港通機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晰,會等待港交所(0388)完成諮詢後,再與業界研究如何應對。


港券商變相與全國競爭

她表示,滬港通毫無疑問可以刺激港股成交額,但對本地證券業難言是否有利,尤其近年不少證券行均依賴內地客來港開戶炒股,但滬港通開通後,本地券商變相要與全國券商競爭,在內地現時並無設有佣金最低限制下,或會令本地券商流失大量客戶。


證券商協會永遠名譽會長蔡思聰則指出,上交所子公司每日處理過百億元港股成交,卻未有適當監管,或形成集中風險,因此他認為,將之納入在投資者賠償基金範圍內有其必要(見另稿)。


大鱷可藉大量買盤操控市場

「滬港通」每日處理最高買盤淨額130億元額度的方程式時,礙於買單只按落盤便算入算式,賣單則按成交計算,證券業協會主席陳立德擔心,有心人只需在競價時段低價輸入大量買盤便盡用額度,操控市場,或影響到「滬港通」啟動初期的運作。


聯交所消息亦指,若競價時段香港這邊買A股的需求很大,確有可能130億元(人民幣•下同)額度在競價時段已用完(見圖)。


此外,由於部分業界未轉用「領航星」系統,蔡思聰指出,這形成沿用現有交易終端機的業界有機會不能趕及參與上海A股買賣,致需耗資更換設備。港交所則稱,證券商可因應其需要,決定是否及何時參與滬港通相關業務。


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早前向業者發放近300張問卷,蒐集本地中小型經紀行對滬港通的意見,內容包括滬港通是否對港股有好處,以及作為經紀對滬港通的關注及疑慮等,待整理好後,下一步將向監管機構反映。


張華峰:擬反映業界意見

對於港交所(0388)日前公布的文件表明,就「滬股通」(即港人買A股),須徵收新中央結算系統收費,張華峰表示,如收費合理的話可接受,希望新收費會與現行的結算收費相若。張華峰說,業界關注滬港通細節,尤其憂慮額度的使用及計算方法,如有大戶一開市便落幾十億的大盤,額度很容易不敷應用,大戶可能同時有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途徑買賣股票,擔心滬港通制度有機會成為大戶影響股市的工具。


明報記者 陳偉燊 廖毅然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