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京藏高速大塞車 折射中國管理弱點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04日 06:35
2014年05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五一假期首日,京藏高速公路出現55公里的大塞車。對汽車長龍中的民眾而言,免去車費帶來的興奮被浪費的時間和油錢抵消殆盡。


免費高速公路引發塞車場景的數度出現,折射出中國經濟管理的弱點:管理者基於各種理由的干預強行打亂了市場規律最終帶來更糟糕的結果。有基於此也不難理解,中國高層為何將政府職能轉變作為推動改革的基礎工作。


缺乏契約精神 拉低市場效率

長期以來,作為市場管理和調控的主體,大量介入經濟事務卻缺乏契約意識是相關政府部門對經濟最大的影響。


中國財長樓繼偉在多個場合都曾猛烈抨擊契約意識的缺乏,而他舉出的例子正是高速公路免費。樓繼偉表示,政府和投資人之間是有契約的,現在11個法定節假日再加上周末,每年免費的天數幾乎佔全年總天數的8%,「人家期間的收入沒有了,我們補不補」。樓繼偉強調,政府講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法治自己,要把權力放到籠子中。


缺乏契約對投資者的積極性產生了明顯影響。為了解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等領域會碰到哪些阻力,國家發改委早前作出了一次專項調研。調研的結論是政府不守信,包括不履行合同義務、不兌現與項目有關的承諾、在合同之外增加義務等,是民間投資之所以難以「跟進」的最大原因。


政府干預應避免民粹化傾向

不過,雖然遵守契約是市場經濟中的絕對價值觀,但問題在於,當下諸多的違背契約的行為卻隱藏在所謂的民生、穩定等面具之下,從而獲得叫好聲。


政府對於樓市的行政干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數年前房價上漲較為猛烈的時候,一些地方政府出台措施,將開發商新樓盤價格壓低到市場價之下。此舉的結果就是民眾開始通宵排隊、拼關係來獲得購房資格,反而助長了樓市上漲的氛圍,成為房價愈調愈漲的重要原因。


考慮到這一點,中共十八大以來,新一屆的高層在各個場合極少提及樓市調控。不過,放棄干預同樣面臨着民粹的干擾,廣西南寧日前成為限購政策實行以來第一個放鬆限購的城市。但這種回歸正常的做法卻被賦予鬆綁「救市」的含義。


剛性兌付也是一個近期受到關注的案例。所謂避免違約控制風險的思路只會導致市場各方更加沒有顧忌的博取高收益。為打破這種鏈條,央行日前明確發文要求有序打破剛性兌付,順應基礎資產風險的釋放,讓一些違約事件在市場自發作用下「自然發生」。增強投資者對於理財產品的風險意識,樹立「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


轉變政府職能才能讓市場決定

無論是無視規則的違約還是民生穩定的面具下的干預,如何讓各級政府遵守契約遵守市場規律是中國讓市場發揮決定作用的關鍵所在。


但值得注意的是,遵守契約雖然具備完全的道德正當性,而操作性卻並不是很強。全國人大官員就曾透露,在行政部門不願意當被告、法院不願意受理的情况下,近年來中國民告官的案件中,原告的勝訴率明顯下降。


在政府違約的機會成本短期內難有明顯提升的情况下,如何更加信任市場,不讓政府的手亂摸,才是解決行政干預導致的市場亂象的關鍵因素。


馮其十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