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蒸,據《說文解字》曰:「蒸,折麻中榦也。從艸烝聲。」可見字形以「艸」作邊旁,「烝」為聲旁,而「烝」亦是「蒸」的本字。《辭海》引《周禮.天官.甸師》記有﹕「鄭玄注:木大曰薪,小曰蒸。(指小的木柴是蒸)」同時記有貼近現今社會的說法﹕「液體化為氣體上升。如﹕蒸發;蒸餾。用蒸氣熟物。」而《現代漢語詞典》則記載﹕「利用水蒸氣的熱力使食物熟或熱。」
猛火隔水蒸魚 保留鮮味
海景嘉福酒店中菜行政總廚梁輝雄(圖)表示,「蒸」講求烹製時間及火候的準繩,「蒸」與「燉」相似,也是利用蒸氣的熱力煮熟食物,可是前者需時較短,蒸製過程在15至30分鐘內完成,目的是以最短的時間蒸熟食物,並保留原有鮮味及質感。而食物質感乃取決於火候的準繩度,「肉類及海鮮類宜用猛火,用猛火蒸製食物,可確保鍋內有足夠的熱力,令肉質不會變霉,口感富彈性。而雞蛋宜用文火,才能做出細滑無紋、沒有蜂巢狀的蒸蛋,入口水潤多汁」。
「鹹氣」收縮魚肉 熟透淋豉油
廣東人烹調魚類,以蒸為主。梁輝雄指貴價魚,像東星斑、龍躉等,他主張清蒸,這樣才能毫無保留把魚肉鮮味呈現出來,但他亦表示蒸會突顯魚腥味的弊處,故要放薑來辟腥。他稱蒸魚必須用猛火隔水蒸,而且在水滾後才放入海魚及薑絲,蒸10至20分鐘至魚肉熟透後,才放入豉油,「我們行內人認為『鹹氣一到』,便會令魚肉收縮、變『霉』,所以習慣將魚蒸熟後,才加入豉油,可確保魚肉不會被豉油染色,亦能做出鮮嫩白滑的魚肉」。
文﹕黃茜羚
圖﹕陳淑安、胡景禧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