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阮紀宏﹕台灣射水炮 香港射什麽?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30日 06:35
2014年04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台灣反核人士在政府宣布封存核四計劃後,仍然佔領主要街道,這個行動預示着香港在政改諮詢後極可能出現的情况,原因跟政黨居中的角色有極大的關係。


社會運動應該有一個生命周期,產生形成、發展壯大、達成目標或者目標失敗、然後消亡或者停止。然而,台灣近期的社會運動,則有一個違反這個周期規律的現象。學生佔領立法院,訴求是阻止服務貿易協議通過。這個訴求成功了,撤離立法院。可是,同一幫發起者和參與者,卻馬上投身到另一個性質與形成原因不盡相同的訴求——反對核四。佔領台北主要街道後,政府終於應允擱置核四,運動的目標達到,但運動的發起者和參與者卻沒有在訴求目的達到後停止行動,原因值得深究。


台灣的政治先不說,回到香港的政治現實,是否也會出現類似的情况呢?佔領中環原來的訴求是一場公平的特首選舉,運動的逐步深入可能會出現更加具體的訴求。目前泛民出現兩種主張,一是誓死達到公民提名,一是沒有篩選的提名程序。隱約可以預見,即使政改諮詢最後可能達到公平選舉的目標,但提出非公民提名不可的一方,最後還是會採取激烈的手段來堅持訴求,也就是像台灣出現的情况一樣,還是以「佔領」到最後而告終。


政黨在這個問題上的責任非常重要,民進黨從一開始躲到幕後,任由學生上演激烈手段,一波消停上演另一波,不停從中「抽水」,中間沒有在盡力形成共識或提出終極目標,這是不負責任政黨的行為。香港是否出現同樣的情况呢?一旦佔中成為現實,泛民各政黨是否也會有同樣的表現呢?台灣警方有水炮車,香港不知道有沒有?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