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二戰時期,在中國東北的侵華日軍「731」細菌部隊臭名昭著,但在廣州也有一支「波字第8604」細菌部隊,當年以中山大學醫學院為基地,用粵港難民作活人細菌實驗。有廣東學者估計有兩萬名粵港難民因細菌實驗而喪生,有關「8604」的史實將會正式編入今年底出版的《廣東通史》。
搜活人實驗罪證廿年
《廣州日報》報道,本次編入《廣東通史》的「侵華日軍在廣東的細菌戰和化學戰」,由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沙東迅負責,他由從1994年開始調查蒐集日軍在廣州用粵港難民進行活人試驗、活體解剖的罪證,歷時20年。
當年日軍駐廣州細菌部隊的檢驗班長丸山茂在1995年7月24日曾應日本東京的一個電視攝製組邀請,專程到廣州,他指證了當年中山大學醫學院(前中山醫學院)圖書館舊樓就是日軍「波字第8604」部隊駐地。據丸山茂回憶,昭和17年(1942年)2至5月,在廣州南石頭難民收容所,有大批從香港過來的難民被收容在此,「部隊長派飛機去(東京)軍醫學校取來腸炎沙門氏菌(副傷寒菌),指使班長的場守喜將其投放到飲用湯裏……在難民不知不覺中投放細菌。那天夜裏開始出現了病人。沙門氏菌死亡率很高,陸續出現了死亡,死屍由省政府負責埋掉……」 。
根據當時採訪過丸山茂的《廣州日報》退休記者李堅回憶,丸山茂流淚跪拜在「粵港難民之墓」前,並在墓前獻上2450隻日本兒童手折的彩色紙鶴,表達對自己犯下罪行的深深懺悔和對死難者認罪之情,祈願「中日友好,永不再戰」。
沙東迅經過對15名目擊者和倖存者的訪談和對遺址的調查取證,認為從1939年到1945年,日軍共有1200名細菌戰人員在廣州從事各種細菌和傳染病研究、鼠疫培養,他估計有兩萬名粵港難民因細菌實驗而喪生。
港缺糧 驅趕居民入粵
據執教中史科的香港教聯會副主席、將軍澳香島中學副校長鄧飛說,香港淪陷後,因糧食不足,日軍將香港居民趕回內地,以減少人口,大批港人因而淪為難民。鄧飛說,在華南的「8604」部隊相信多是實驗性質,而非發動細菌戰,「日軍動用細菌戰的地方,一般是以常規戰爭無法攻陷,例如華北、華中,但在廣東、香港,日本遇到的反抗不大,毋須要動用細菌戰」。
鄧飛又指,細菌實驗和細菌戰屬於日軍高度機密,最佳證據是拿到日軍的正式檔案,當時難民之間因瘟疫流行,死難者眾,細菌實驗具體奪去多少生命很難估計。
明報記者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