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19世紀的法國政治家塔列朗(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曾經說過:「女士不想別人說她愛調情,於是總讓追求者輕易得手(In order to avoid being called a flirt, she always yielded easily)。」
最近幾個月,歐洲央行講了很多,但卻總是戲弄市場,實際行動很少。歐洲央行前董事會成員Jurgen Stark近日在英國《金融時報》說,歐洲央行(ECB)的主要工作已經完成,例如:債券的息差已經由危險的水平回落;股市已經大幅反彈;通脹回落,主要因為南歐生產力上升及大宗商品價格回調;採購經理指數(PMI)正在上升等等。但另一方面,大家亦可以很容易地指出,整個歐元區的失業人數正在創新高。由於出口沒有增長(那通常要經濟衰退才出現),以及幾近出現通縮,歐洲央行還需要做多很多。
法意批歐央行無所作為
最近,法國新任總理瓦爾斯、意大利新任總理倫齊兩人發表他們上任後的首次演說。他們認為,歐元強勢、歐洲央行沒有作為,是法國和意大利的經濟困境的原因。他們宣布計劃減稅,增加預算赤字,有如向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所在地)舉起中指。
因此,歐元目前的困境是,意大利、法國政府承諾大肆揮霍(這種承諾,政客往往真的會兌現),歐洲央行正在討論轉為更加鴿派(溫和),讓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長期國債孳息率僅僅略高於美國。
無為而治 還是「聰明QE」
你可能預期,歐元匯率會開始出現嚴重的下跌壓力,但是這並沒有發生。可以推斷,歐洲央行準備了4個方案,或在今年推出。
方案1:如果財政政策放寬、經濟增長回升,歐洲央行不需要採取什麼行動。於是近期的趨勢將會延續:歐元強勢,出口國家因而會相對吃虧,甚至可能跑輸大市,而風險將集中在一些孳息率最低的國債。
方案2:歐洲央行不採取任何行動,預期歐洲央行會放棄其歷史約束的市場將感到失望。這對於銀行股是壞消息,對歐元則是好消息。而歐元區中較弱的國家仍可能堅信,歐洲央行這個後盾仍然存在。
方案3:歐洲央行採取行動,但只是推行負存款利率。我們認為,這種情况可能帶來最糟糕的結果。負存款利率不但無法令停滯的資金流動,更可能讓這些存款消失。這根本就不是量化寬鬆政策,德國央行卻可能正因此而感到歡喜。
關鍵是,歐洲的流動性是向歐洲央行借出去的(不像美國般是自己增發貨幣)。如果歐洲央行開始向擁有過多流動資金的銀行透過負利率徵費,任何未償還的「長期再融資操作」(Long-Term Refinancing Operation, LTRO),都會趕快償還給歐洲央行。而在隨後的每周主要再融資操作中,銀行只會借最低限度金額。因此,基礎貨幣不但不會倍增,反而還會收縮。
這樣,銀行同業拆息利率出現更大的上升壓力。最初的結果將會大同小異,歐元面對更大的上升壓力。但是,如果流動性收縮開始傷害到銀行股,它可能會引發資金外逃。通過這種迂迴的做法,歐洲央行的行動可能會令歐元轉弱。但是,我們不能確定,這是否人們希望出現的。而且,這可能會重燃一些弱國的國有銀行在2011至2012年出現的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方案4:歐洲央行在某種程度上增加流動性,可能有以下3種形式。
第一,歐洲央行可以將主要的再融資利率由0.25厘下調至接近零,令歐洲的短期利率與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相若(現時低於0.1厘)。
第二,歐洲央行可以重新啟動其「證券市場計劃」(Securities Market Program),購買債券,立即在系統中注入1650億歐元流動性。這應該會將短期利率推低,至少維持一段短時間。
第三,歐洲央行可以擁抱量化寬鬆政策,發起「聰明量化寬鬆」(Smart QE)——不是簡單地按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來購買政府債券,而可能是按人口的比例來購買政府債券(這對於歐元區的貧窮國家會較為有利,富裕國家則相對吃虧),甚或購買銀行貸款。這對於較弱的負債國家是好消息,但對於歐元區的金融機構,以及歐元兌美元的匯率,卻是壞消息。
歐洲市場難吸新資金
因此,總結來說,有4種不同的可能決定,而潛在結果則相當不同。正是這種廣泛的可能性,才特別有趣。
投資者如果不相信方案1(即歐洲央行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因為歐洲「一切」正在重回正軌),可能會有兩種想法:一、歐洲央行將會有所行動;二、這個「一切」本身就太具挑戰性(這通常意味着,歐洲央行自己也不知道後果如何)。
在這種情况下,歐洲股票或債券市場可能很難吸引新的資金流入(尤其是如果新興市場的透明度同時提高了)。諷刺的是,最終這都會令歐元轉弱。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最近幾個月,歐洲央行講了很多,但卻總是戲弄市場,實際行動很少。歐洲央行前董事會成員Jurgen Stark近日在英國《金融時報》說,歐洲央行(ECB)的主要工作已經完成,例如:債券的息差已經由危險的水平回落;股市已經大幅反彈;通脹回落,主要因為南歐生產力上升及大宗商品價格回調;採購經理指數(PMI)正在上升等等。但另一方面,大家亦可以很容易地指出,整個歐元區的失業人數正在創新高。由於出口沒有增長(那通常要經濟衰退才出現),以及幾近出現通縮,歐洲央行還需要做多很多。
法意批歐央行無所作為
最近,法國新任總理瓦爾斯、意大利新任總理倫齊兩人發表他們上任後的首次演說。他們認為,歐元強勢、歐洲央行沒有作為,是法國和意大利的經濟困境的原因。他們宣布計劃減稅,增加預算赤字,有如向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所在地)舉起中指。
因此,歐元目前的困境是,意大利、法國政府承諾大肆揮霍(這種承諾,政客往往真的會兌現),歐洲央行正在討論轉為更加鴿派(溫和),讓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長期國債孳息率僅僅略高於美國。
無為而治 還是「聰明QE」
你可能預期,歐元匯率會開始出現嚴重的下跌壓力,但是這並沒有發生。可以推斷,歐洲央行準備了4個方案,或在今年推出。
方案1:如果財政政策放寬、經濟增長回升,歐洲央行不需要採取什麼行動。於是近期的趨勢將會延續:歐元強勢,出口國家因而會相對吃虧,甚至可能跑輸大市,而風險將集中在一些孳息率最低的國債。
方案2:歐洲央行不採取任何行動,預期歐洲央行會放棄其歷史約束的市場將感到失望。這對於銀行股是壞消息,對歐元則是好消息。而歐元區中較弱的國家仍可能堅信,歐洲央行這個後盾仍然存在。
方案3:歐洲央行採取行動,但只是推行負存款利率。我們認為,這種情况可能帶來最糟糕的結果。負存款利率不但無法令停滯的資金流動,更可能讓這些存款消失。這根本就不是量化寬鬆政策,德國央行卻可能正因此而感到歡喜。
關鍵是,歐洲的流動性是向歐洲央行借出去的(不像美國般是自己增發貨幣)。如果歐洲央行開始向擁有過多流動資金的銀行透過負利率徵費,任何未償還的「長期再融資操作」(Long-Term Refinancing Operation, LTRO),都會趕快償還給歐洲央行。而在隨後的每周主要再融資操作中,銀行只會借最低限度金額。因此,基礎貨幣不但不會倍增,反而還會收縮。
這樣,銀行同業拆息利率出現更大的上升壓力。最初的結果將會大同小異,歐元面對更大的上升壓力。但是,如果流動性收縮開始傷害到銀行股,它可能會引發資金外逃。通過這種迂迴的做法,歐洲央行的行動可能會令歐元轉弱。但是,我們不能確定,這是否人們希望出現的。而且,這可能會重燃一些弱國的國有銀行在2011至2012年出現的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方案4:歐洲央行在某種程度上增加流動性,可能有以下3種形式。
第一,歐洲央行可以將主要的再融資利率由0.25厘下調至接近零,令歐洲的短期利率與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相若(現時低於0.1厘)。
第二,歐洲央行可以重新啟動其「證券市場計劃」(Securities Market Program),購買債券,立即在系統中注入1650億歐元流動性。這應該會將短期利率推低,至少維持一段短時間。
第三,歐洲央行可以擁抱量化寬鬆政策,發起「聰明量化寬鬆」(Smart QE)——不是簡單地按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來購買政府債券,而可能是按人口的比例來購買政府債券(這對於歐元區的貧窮國家會較為有利,富裕國家則相對吃虧),甚或購買銀行貸款。這對於較弱的負債國家是好消息,但對於歐元區的金融機構,以及歐元兌美元的匯率,卻是壞消息。
歐洲市場難吸新資金
因此,總結來說,有4種不同的可能決定,而潛在結果則相當不同。正是這種廣泛的可能性,才特別有趣。
投資者如果不相信方案1(即歐洲央行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因為歐洲「一切」正在重回正軌),可能會有兩種想法:一、歐洲央行將會有所行動;二、這個「一切」本身就太具挑戰性(這通常意味着,歐洲央行自己也不知道後果如何)。
在這種情况下,歐洲股票或債券市場可能很難吸引新的資金流入(尤其是如果新興市場的透明度同時提高了)。諷刺的是,最終這都會令歐元轉弱。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