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股迎「5窮月」 風險驟增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28日 06:35
2014年04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快踏入「五窮六絕」的月份,一方面是傳統淡季,另一方面又適逢內地信託及理財產品還本付息高峰期,據券商報告指,未來3個月每個月將有逾3000億元人民幣的信託產品到期償還;然而,多以信託方式融資的內房、礦產等行業不景,增加違約風險,令今年5、6月大市隨時「更窮更絕」。


在進入「五窮六絕」前夕,上周五美股插水,電子購物巨擘亞馬遜發出季度盈警,拖累股價大跌近10%;社交網站Twitter急跌逾7%,同業Facebook亦跌5.2%;因涉黃被罰的新浪則跌6.7%,旗下微博也跌6%。以上因素,都不利今天科網股的表現。


根據野村的報告估計,內地今年將有4200億美元(約2.6萬億元人民幣)規模的信託產品到期,未來3個月每個月有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規模的信託產品須還本付息,惟市場擔心會有產品因沒法支付而爆發違約潮,尤其是那些房地產或煤礦之類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的行業。


早在今年1月,內地便爆出中誠信托一款投資在山西礦企的30億元規模信託產品出現兌付困難,雖然事件最終得到解決,但上星期該公司又有一款涉資13億元的信託產品可能違約,融資方恰好是另一間山西礦企。


內地樓市放緩 地產類信託憂違約

與此同時,內房銷售放緩,開發商割價求售,最新包括上海郊區一個樓盤,由原價平均每平方米5萬元減至3.6萬元,變相打七二折;另杭州市一個別墅盤亦由原價每平方米1.3萬元,減近一半至7,000元,間接反映開發商套現周轉心切,地產類信託產品違約風險有可能增加。此外,內銀半年結期間銀根亦緊張,不排除再出現像去年6月的錢荒。


花旗沈明高:中央應降存準

花旗銀行中國研究部主管沈明高表示,5月起信託違約風險上升,對市場的確會有負面影響,但不少信託已開始做前期資金安排,大規模違約並導致影子銀行崩盤的情况應該不會發生。他較為擔心的是質素不良的信託產品違約,連帶危及部分優質信託產品。他又指出,政府仍有機會推出超預期的穩增長政策,例如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內地政府早前推出的穩增長政策力度並不夠,見效可能性小。政府如果要保增長,就應該會降存款準備金率」。


交銀洪灝:今年最大風險是匯率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則認為,「五窮六絕」之勢料會集中在股市部分板塊反映,例如細價高估值股。而他不太擔心信託違約,因市場從年初已開始關注,信託也可透過滾動發行減輕周轉壓力,另外還有政府信用兜底。相比之下,他更擔心內地企業慣用的銅融資爆倉,並衝擊資本市場,「今年的最大的風險不是利率,而是匯率」。


銅融資指內地不少企業以進口銅作為抵押品,從銀行取得美元信用證,然後跟銀行兌換成人民幣,作套利活動。洪灝指出,人民幣大幅貶值及人行貶值底線的不確定性,有機會令大量高槓桿銅融資交易被迫平倉,並衝擊股市等其他風險資產市場。


明報記者 陳子凌、李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