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受挫重啟IPO 滬港通難救滬指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27日 06:35
2014年04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證監會4月19日晚間發布了28家IPO預披露企業名單。儘管預披露並不等同於IPO重啟,但按照新修訂的發行審核流程,證監會正式受理上市申請即安排預披露,因此此舉被視為新股發行審核的窗口已經打開。受此影響,滬指應聲下跌。


本來,內地股民對於IPO重啟是有預期的。4月10日,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在參加博鰲論壇時明確表示,新股發行並沒有停,只是因為企業集中發年報而自然停止,等到上市公司年報陸續出來,新股發行就會按照程式走。


「半夜雞叫」式發布 股民拒買帳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半夜雞叫」這種資訊披露方式。儘管《人民日報》發文力挺證監會稱,無論是「半夜叫」還是「中午叫」,都是監管層資訊公開的方式,並以「在非交易時間選擇資訊公開,足見監管層良苦用心」為其點讚,但投資者卻不買帳。


將一種資訊披露方式取名為「半夜雞叫」,本身就意味着投資者以及市場對這種方式並無好感。提起「半夜雞叫」,A股投資者自然會想起2007年5月30日官方宣布印花稅上調的切膚之痛。當天凌晨,財政部公布將股票交易印花稅從1%提高到3%,股市因此出現暴跌走勢。


而近日A股的走勢亦表明了投資者的選擇。在「半夜雞叫」後的第二個交易日,具有代表性的滬指並未「聞雞起舞」,反而暴跌1.5%,並拖累當周A股的整體走勢。


投資者作出這種選擇應該說是一種必然,特別是考慮到目前的股市本來就人氣低迷,大小非套現與再融資令股市失血不止,同時優先股的發行又迫在眉睫。


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則是上證綜合指數的尷尬處境。一方面,滬指因被視為A股的代表性指數而備受關注;但與此同時,由於成長性差、股息率低、融資融券做空機制等問題,滬指的成分股日漸為投資者所棄,低迷的指數亦成為監管者的難堪。特別是目前的滬指位置在2100點左右,這是2012年11月證監會停發新股救市時的位置。


為了提振滬指,並紓緩重啟IPO帶來的傷害,近期監管層已出台了多項政策,其中就包括滬港通。監管層啟動滬港通本意是加強兩地資本雙向流動,但亦可能出現資本單向流出滬市。


滬股對港資金不吸引

未來內地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的熱情應較高,但香港投資者是否會投資滬市卻是一個很大的懸念。香港投資者最有可能投資的是A+H股,但就整體而言,滬市A+H股以及藍籌股較之於港股來說,難有價格優勢可言。


不僅如此,香港的交易制度明顯優於A股市場,比如T+0交易(編按:香港股票交收制度為T+2,但確認交易後可即時賣出,故買賣交易上可稱為T+0)、股票交易並無漲跌幅限制;且不論是香港股市的運作,還是香港上市公司的運作都比A股市場規範;再加上重啟IPO的衝擊,未來滬港通不排除演變為港股直通車的可能,最終表現為A股市場資金流向香港市場,再度打擊滬指。


馮其十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