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街知巷聞﹕深井發迹 關生力啤事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27日 21:35
2014年04月27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從巿區出發,乘地鐵到荃灣再轉小巴,很多人攀山涉水,都只為一嘗這裏聞名的燒鵝。


往時的深井人,最多只養雞養鴨,為什麼偏偏出名了燒鵝?

這原來是因為深井的居民,大多來自潮州,燒鵝,本來其實是賣潮州鹵水鵝。


但二戰後的移民潮中,內地湧來香港的人本來就來自五湖四海,又為什麼這裏偏偏吸引大批潮州人落戶?

姚志明說,這要說到來自菲律賓的生力啤酒廠……

三○年代 :啤酒廠進駐

踏進生力啤酒廠舊址對面的深井新村,一說起窩拿先生,人人都會滔滔不絕,雖然他已去世逾十年。「他對於村裏很多人來說,都是大恩人。」窩拿先生(Horatio Annesley Waller),是有馬來西亞血統的混血兒,在生力啤酒廠落戶香港之初開始,當廠長差不多有半個世紀。不過,在生力啤酒廠之前,他其實受聘於律敦治家族,在未被生力收購前的香港啤酒廠工作。


窩拿先生 深井新村大恩人

在1898年、新界未租借予英國以前,深井仍是一個單純的村落,原居民姓傅,在清乾隆時代已札根在此。後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簽訂以後,印度商人律敦治家族在深井買下大量土地。大約在一九三○年代,律敦治在深井海邊開設香港啤酒廠,揭開了深井的工廠年代的序幕。後來陸續進駐的工廠,還有來自上海的九龍紗廠、化工廠、嘉頓麵包,與現在高樓住宅林立的面貌,完全是兩個模樣。當年住在深井的人,除了有部分是原居民,大部分都是在深井打工的工人,現在的海韻花園,以前其實是九龍紗廠的員工宿舍。至於深井新村,則住了很多生力廠的員工和家屬,在這裏長大的深井新村盂蘭勝會會長姚志明說,高峰時,這條村住了約四千人,當中絕大部分都是潮州人。


四○年代:生力廠聘潮州工

二戰時期,日軍侵港,據老村民說,日軍當時會把外國人都抓到集中營。香港啤酒廠在戰爭時停廠,窩拿聽從廠裏潮州工人的建議,走到潮州避難,最終安然過度了戰爭歲月。自此,窩拿先生對潮州人格外關顧,至一九四八年,香港啤酒廠被菲律賓生力啤酒收購,「當時的生力廠,聘了很多潮州人當員工」,一度佔了廠裏的七成員工,聚居於廠房對面的深井新村。深井新村形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的潮州人聚居地,祖籍潮州的姚志明,小時候亦是因為深井這個潮州村落而搬進來。


八○年代:工廠變住宅

八十年代,工廠北移,九龍紗廠變了麗都、生力廠變碧堤半島、化工廠變縉皇居,唯獨嘉頓仍在。現在,深井新村的熱鬧情景已不復見,入村的深康路,姚志明說,興旺的時候,這條路上乜都有,理髮店、士多、麵檔、米舖、咖啡室、麵包店、缸瓦舖……「現在無工廠,工人不進村,無生意,居民就索性關門,用來自住。」姚志明積極在想復興深井新村的事,打算逐戶建議重新打開門賣潮州特色手信,「潮州粿啦、潮州糖啦、潮州魚蛋粉啦」……


除了復興,還要保衛。姚志明說,近來聽說有發展商在村裏悄悄在收地,而因為斜坡鞏固工程,住在山坡邊的村民突然要付巨額做工程,最後決定遷出。「有一個婆婆,已經因為斜坡的事搬走了。」村民離開的消息接二連三,姚志明感到風雨欲來,「要想想辦法連結起來」,保住香港這條買少見少的潮州村落。


點解燒鵝出名?

潮州菜之中,本應沒有燒鵝,只有鹵水鵝。戰後,潮州人落戶深井,其中有人做起飲食生意,發現香港人愛吃燒鴨,據說這是裕記燒鵝的創辦人。後來香港經濟起飛,養飼雞鴨成本飈升,農民改用廉價飼料,鴨的質素每况愈下,裕記於是把心一橫,改做燒鵝。一直以來,沒有人做燒鵝,是因為香港少人養鵝,鵝要在內地先養再引入,成本一般是鴨的兩倍。


文 陳嘉文

圖 李紹昌、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提供

編輯 顏澤蓉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