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日因韓劇掀起的炸雞熱不知減退了沒有,其實不止韓式炸雞好吃,韓式炒雞也是十分美味的。今次介紹韓式炒辣雞,愛辣的朋友更可按口味再加辣椒粉呢!
■材料(1-2人份)
雞髀肉……1塊
白飯……200克
料理酒……3大匙
鹽……少許
莫薩里拉芝士……適量
洋葱……1/4個
蘑菇……數朵
紅蘿蔔……1/3條
翠玉瓜……1/3條
■醃料
醬油……1大匙
辣椒油……1大匙
蒜蓉……1大匙
辣椒粉……2小匙
葱花……2小匙
芝麻油……1小匙
黃糖……1小匙
薑蓉……1小匙
料理酒……1小匙
■做法
1. 雞髀肉去除多餘脂肪,切一口大小,用醃料醃10至30分鐘
2. 紅蘿蔔、翠玉瓜、洋葱、蘑菇切片,紅蘿蔔以微波爐叮、或水煮至略為軟身
3. 用平底小鐵鑊加少許油,燒熱鑊以中火快炒雞髀肉和醃料2分鐘
4. 雞肉變色即可加入蔬菜
5. 再炒1分鐘左右,待炒至較乾身即加酒(3大匙),繼續翻炒
6. 炒至發出「滋滋」聲,加上切碎的芝士,轉小火加蓋焗至芝士溶化
7. 連鑊直接上菜,吃完後剩下的醬汁,可加入白飯、芝士碎,
回爐翻炒至芝士溶化即成美味炒飯,另可拌紫菜/泡菜吃
簡直汁都撈埋!
辣醬炒雞肉本是尋常菜式,炒東炒西更是粵菜特色之一。廣東人炒菜更講究鑊氣,快炒快熟以保持原汁原味,不過萬萬想不到一個小小變化便可令一道原本平凡的菜式煥然一新。韓式辣醬炒雞的吃法會先吃完雞肉,把剩下的醬汁炒飯,與廣東人說的「汁都撈埋」可說是異曲同工。另外加芝士更有畫龍點睛之效,芝士與辣醬有着絕妙的平衡感,而且芝士碎不是只放在飯面上,而是切碎混入飯中,增加炒飯黏性,令口感豐富得多。這種吃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令人先吃蔬菜和肉,最後才吃澱粉質。因為吃肉和菜需要更多咀嚼,增加進食時間,可以有足夠時間讓大腦傳遞飽肚感的信息。相反澱粉質較易入口,很容易會因吃得太快而進食過量。大家不妨做一下實驗,進餐時先吃完肉類和蔬菜才吃飯,與平時混合的吃法比較一下,看看會否吃少一點澱粉質。
蒸,煮熟最快
煎炒煮炸是大家都熟悉的料理方法,就好像烤焗是西方料理特色,蒸可說是中國料理特色之一。愛吃炒料理的人也許會嫌蒸的食物太淡味,不過其實每種烹調方法各有特色,是不分高下的。烹調食物方法的原理很簡單,就是把食物加熱,達到消滅食物中對人類有害的細菌,和改變食物的結構,令其更易消化或更美味。熱力傳遞的方式有三種,傳導、對流和輻射。傳導很簡單,食物接觸比自身熱的物體,例如鑊底,食物直接接觸熱源,煎和炒便是這個原理。筆者提過不少初入廚者總愛用鑊鏟把食物翻來翻去,食物不能接觸鑊底,熱力不能傳遞,又如何煮得美味呢?第二種方式是對流,意思是較熱物質與較冷的物質通過運動傳遞熱力。輻射則是指以電磁波提供能量,常用的是微波和紅外線,烹調方式包括微波爐、炙燒、燒烤。
鑊鏟常翻食物 熱力難傳遞
對流是最常用的烹調方式之一,亦包括了大部分的烹調方式,例如烘焙、燒烤、炸、滾、蒸、燉等等,一般是通過熱的空氣、水、油的流動來加熱食物。而不同物質傳熱的速度也不同,熱水比熱空氣傳熱快23倍。另外同樣是水,水蒸氣烹調食物的速度更快,因為水蒸氣接觸到食物會凝結成水分,釋放很多能量,比只有在沸點(100℃)的液體水能傳遞的熱量高得多。以薯仔為例,用焗爐焗薯仔至少30分鐘,用水烚可能要20分鐘以上,而蒸薯仔則只需8至10分鐘!而且,用水烚蔬菜,很多水溶性的營養會流失,蔬菜顏色亦較差。所以用蒸的方式烹調蔬菜,除了時間上快一些,更可以保留更多的營養和增加賣相。加上蒸所需的水較烚少得多,代表所需熱能亦同時減少,是一種更環保的煮食方式呢。
作者簡介
我哋係William&Sandy,是兩個寫電腦程式和算式多過寫食譜、追求自然健康料理的美食主義者。
文、圖 William and Sandy
編輯 顏澤蓉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