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記者協會去年底與5間大學的學者聯手制訂本港首個「新聞自由指數」,並於去年底至今年初訪問逾千名公眾人士及422名新聞從業員,了解他們對本港新聞自由的滿意程度。以100分為滿分,公眾及新聞界的指數分別只有49.4及42分,兩者皆屬負面。有學者指出,調查於《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遇襲等事件前進行,現時的分數可能更低。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及記協分別於去年12月20日至30日及去年12月23日至今年2月4日,以電話形式及問卷形式訪問公眾人士及新聞從業員,就10條涉及新聞自由的問題給予0至10分,再以全港人口性別及年齡分佈等數據加權處理數據,得出新聞自由指數,結果反映新聞業界對新聞自由的評分較公眾評價負面,兩者相差接近7分(以100分為滿分)。
業界評自我審查6.2分
調查結果顯示,新聞業界對多項新聞自由指標的評分均差於公眾評分,在傳媒自我審查的情况、顧忌批評中央政府及大財團、傳媒老闆或管理層向員工施壓而影響編採自由等問題上,以0分代表沒出現,10分代表極普遍,業界給予的平均分為6.2至6.9分,較公眾給予的5.4至6.2分高。雙方差距在自我審查一題上尤為明顯,新聞界在此題的評分為6.2分,而公眾只給予5.4分。
未反映李慧玲劉進圖事件
記協主席岑倚蘭表示,100分為滿分的新聞自由指數,公眾及新聞界的指數分別只有49.4及42分,兩項指數都低於50分,屬於低水平,證明不論公眾或業界對本港新聞自由的情况感負面。她又表示,「調查主要於商台前節目主持李慧玲被封咪及明報撤換總編輯前進行,現在的指數可能處於更低水平。」
蘇鑰機:新聞自由危在旦夕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表示,公眾及業界的指數相差7分,屬明顯距離。他相信新聞業處於前線,對現實情况更為理解,而公眾僅憑印象評分,令兩者出現一定差異。他個人亦同意岑倚蘭所說,認為多件與新聞業有關的事件發生後,指數理應有所下降。協助制訂調查方法的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亦認為指數不理想,相信新聞自由已危在旦夕。
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副主席楊健興亦指出,大環境而言中央政府正透過不同渠道向業界施壓,從香港內部而言政府及商界都對新聞業予以壓力,新聞業前線因此感到新聞自由受壓。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