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怡﹕
時間飛快,《父女同郵》已經寫了超過兩年。可能你不知道,編輯邀請我寫這個專欄的時候,原定計劃試寫十個星期,後來沒有叫停的意思,就繼續寫下去,豈料一寫就超過了100篇。
100個星期沒有間斷的寫,老爸認為非常不簡單。不簡單,不是因為寫得好,也不是因為很受歡迎,究竟有多少人看,我根本不知道。不簡單,是因為不是我一個人寫,而是要和你們一起寫。
怡,寫作,從來都是很個人很孤獨的事,寫什麼?如何寫?自己決定就可以了,不需與別人商量和配合,寫專欄,個人自主,喜歡什麼就寫什麼。
最擔心你們的反應
父女同郵就不同了,雖然題目是我定的,事先也沒有跟你們談,但老爸落筆前總是思前想後,一來是考慮題材會不會太僻,讀者有沒有興趣。最擔心的,其實是你們的反應。
你們不能觸及的禁區實在太多了,有很多題材不能寫。我們一家人聊天,有時談起你們經歷的一些事情,都不忘加一句﹕爸爸,不要寫啊!你們跟媽咪說的悄悄話,也會再三強調,千萬不要跟爸爸說,不然他會寫在父女同郵裏。
怡,老爸當然明白個人私隱的重要,有些事情絕對不應公開,作為一個成熟的人,懂得如何拿捏分寸。但你們的經歷確實有限,什麼題材老爸有興趣,而你們又樂於回應的呢?老實說,可以選擇的,不會太多。
老爸做了多年記者,當然明白,最能觸動讀者,不是自我感覺良好的真知灼見,因為講得太多早變成陳腔濫調,而是故事,從親身經歷引起的共鳴,最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禁忌太多,這也不能寫,那也不可以,剩下來可以寫的,就只有很「離身」的事情,就一些社會事件表達個人意見,人人都會講,不是獨特的經歷,效果就不會很理想了。
老爸寫這個專欄,愈來愈戰戰兢兢。有好幾次,寫好了給你們回應,你們都臭着臉,十萬個不高興,晦氣地說﹕「咁嘅題目點答你唧,唔寫啦!」老爸真的擔心,過了死線你們還不交稿,那怎麼辦?兩手準備,唯有老實向編輯和讀者交代吧!
不如你們先定題目?
在這裏要說句感激的是,每次發完晦氣,都會乖乖的坐到電腦面前,在死線前完成,有驚無險,不用開天窗。
可能你會問,為什麼不能事前商議,大家同意了的題目才寫呢?其實這也是可行的,只要你們肯主動點,準時提出有什麼題目你們願意寫,就好辦了。
在這裏,老爸倒有一個更好的提議,不如你們先寫,我才作出回應,不用揣摩你們有什麼禁區,而我也幾乎沒有規限,題材不拘,可以寫得更暢快。這個提議如何?
無論怎樣,父女同郵超過100星期的經驗,是相當難忘的,這種父女交流的獨特方式,不是人人可以享有,我們都應該格外珍惜,對嗎? - 老爸
吳志森
■ Dad:
100 星期!真的非常不簡單。我的時間管理不算很好,每次總是半夜三更交稿,就算讀者不多,寫得不算好,有時題目太難(或太爛),能夠堅持到現在,也算是個小壯舉吧!:D
你定題目很難,我要回應也很難呢!我知道,我是大學生,討論應該更高層次,但每次都是「核心價值」、「新聞自由」、「大學的意義」,真係會寫到厭XD。或者你可以寫些比較輕鬆的議題,純粹分享生活體驗,甚至試寫考評局的「必要的沉默」,或者定個抽象的題目,天馬行空一番,這比嚴肅的議題有趣多了:)
我很幸運,可以用書信和老爸對話(我相信書信是比WhatsApp和facebook好很多的溝通模式),有機會在報紙分享(還是不幸呢?哈哈),記錄大學四年的成長,還有朋友和老師看,可說是很美好了。:))
P.S. 我才不要先寫,太煩了。 - Yee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關注時事,更關注兩個寶貝女兒
samngx123@gmail.com
吳志森
時間飛快,《父女同郵》已經寫了超過兩年。可能你不知道,編輯邀請我寫這個專欄的時候,原定計劃試寫十個星期,後來沒有叫停的意思,就繼續寫下去,豈料一寫就超過了100篇。
100個星期沒有間斷的寫,老爸認為非常不簡單。不簡單,不是因為寫得好,也不是因為很受歡迎,究竟有多少人看,我根本不知道。不簡單,是因為不是我一個人寫,而是要和你們一起寫。
怡,寫作,從來都是很個人很孤獨的事,寫什麼?如何寫?自己決定就可以了,不需與別人商量和配合,寫專欄,個人自主,喜歡什麼就寫什麼。
最擔心你們的反應
父女同郵就不同了,雖然題目是我定的,事先也沒有跟你們談,但老爸落筆前總是思前想後,一來是考慮題材會不會太僻,讀者有沒有興趣。最擔心的,其實是你們的反應。
你們不能觸及的禁區實在太多了,有很多題材不能寫。我們一家人聊天,有時談起你們經歷的一些事情,都不忘加一句﹕爸爸,不要寫啊!你們跟媽咪說的悄悄話,也會再三強調,千萬不要跟爸爸說,不然他會寫在父女同郵裏。
怡,老爸當然明白個人私隱的重要,有些事情絕對不應公開,作為一個成熟的人,懂得如何拿捏分寸。但你們的經歷確實有限,什麼題材老爸有興趣,而你們又樂於回應的呢?老實說,可以選擇的,不會太多。
老爸做了多年記者,當然明白,最能觸動讀者,不是自我感覺良好的真知灼見,因為講得太多早變成陳腔濫調,而是故事,從親身經歷引起的共鳴,最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禁忌太多,這也不能寫,那也不可以,剩下來可以寫的,就只有很「離身」的事情,就一些社會事件表達個人意見,人人都會講,不是獨特的經歷,效果就不會很理想了。
老爸寫這個專欄,愈來愈戰戰兢兢。有好幾次,寫好了給你們回應,你們都臭着臉,十萬個不高興,晦氣地說﹕「咁嘅題目點答你唧,唔寫啦!」老爸真的擔心,過了死線你們還不交稿,那怎麼辦?兩手準備,唯有老實向編輯和讀者交代吧!
不如你們先定題目?
在這裏要說句感激的是,每次發完晦氣,都會乖乖的坐到電腦面前,在死線前完成,有驚無險,不用開天窗。
可能你會問,為什麼不能事前商議,大家同意了的題目才寫呢?其實這也是可行的,只要你們肯主動點,準時提出有什麼題目你們願意寫,就好辦了。
在這裏,老爸倒有一個更好的提議,不如你們先寫,我才作出回應,不用揣摩你們有什麼禁區,而我也幾乎沒有規限,題材不拘,可以寫得更暢快。這個提議如何?
無論怎樣,父女同郵超過100星期的經驗,是相當難忘的,這種父女交流的獨特方式,不是人人可以享有,我們都應該格外珍惜,對嗎? - 老爸
吳志森
■ Dad:
100 星期!真的非常不簡單。我的時間管理不算很好,每次總是半夜三更交稿,就算讀者不多,寫得不算好,有時題目太難(或太爛),能夠堅持到現在,也算是個小壯舉吧!:D
你定題目很難,我要回應也很難呢!我知道,我是大學生,討論應該更高層次,但每次都是「核心價值」、「新聞自由」、「大學的意義」,真係會寫到厭XD。或者你可以寫些比較輕鬆的議題,純粹分享生活體驗,甚至試寫考評局的「必要的沉默」,或者定個抽象的題目,天馬行空一番,這比嚴肅的議題有趣多了:)
我很幸運,可以用書信和老爸對話(我相信書信是比WhatsApp和facebook好很多的溝通模式),有機會在報紙分享(還是不幸呢?哈哈),記錄大學四年的成長,還有朋友和老師看,可說是很美好了。:))
P.S. 我才不要先寫,太煩了。 - Yee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關注時事,更關注兩個寶貝女兒
samngx123@gmail.com
吳志森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