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投資高收益債 勿過猶不及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23日 06:35
2014年04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基於息率仍然接近歷史低位,不少投資者已投向投機性較強的高收益債券市場,然而,此舉有可能導致投資者承受過度的風險。


美國增長類股份過去數周表現落後,已對大市多個領域年初至今的相對表現造成實質的影響。美股整體目前仍然徘徊於近期歷史高位的3%至4%,但若干股份類別的跌幅卻明顯較大,當中美國小型企業股份下跌8%,互聯網類股份下滑18%,而生物科技類股份更由近期高位大挫22%。


估值偏高乃促使部分股份類別下跌的原因之一,以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為例,現時以8倍市盈率交易,反觀整體大市只有少於2倍市盈率。另一個因素是對冲基金大舉拋售手上的增長類及動力類股份,也加劇了這些股份的跌勢。由於此趨勢仍然持續,相信投資者在投資時應以價值為本,此策略在過去數周均報捷。


低息持續 投資者求財若渴

雖然我們仍然相信息率在今年餘下時間很可能溫和上升,但年初至今的市况卻與此預測背道而馳。國債息率被壓低,部分原因是市場整體的避險情緒高漲,引發投資者投向避險資產。此外,市場對聯儲局即將加息的憂慮消退,也使息率維持在低水平。


聯儲局3月份的議息會議聲明及隨後的記者會,予人感覺當局計劃調高聯邦基金利率的時間,有可能較市場預期為早。不過,當會議紀錄在上周公布後,表明央行其實並無此意。該會議紀錄亦證實聯儲局對貨幣政策也無意採取較強硬的立場,反而是希望維持低利率多一段時間。


基於息率仍然留守於極低水平,在近年要獲取收入並非易事,也促使投資者四出發掘獲取收益及入息的機會。雖然我們認同投資者應開發不同入息來源,然而未經仔細考量風險則有可能得不償失。


我們最近留意到部分投資者為了獲得更多收益,甘願冒着不成比例的風險,最鮮明的例子是希臘最近拍賣國債,不但獲得大額的超額認購,也成為投資者的焦點,此情况在歐債危機水深火熱之際實在難以想像。


宜平衡收益風險比例

對於希望獲得額外收益的投資者而言,其實仍有不少毋須承擔過大風險,但能爭取理想收益的選擇。


雖然在固定收益市場方面沒有穩贏的交易,但部分資產類別如高收益債券及市政債券,相對能給予不俗的收益,此兩類資產不但有具吸引力的基礎因素,收益也理想,且未來的波動性相對較低。


貝萊德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

(Russ Koesterich)

[孔睿思 投資先機]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