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國樑﹕朝鮮政局趨穩 慎防日本添亂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22日 06:35
2014年04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朝鮮第13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4月9日在平壤舉行,這個法定最高權力機構確定了國家和政府領導新人選,令外界大跌眼鏡的是所謂「大規模人事變動」並未出現。


「重臣」留用政局逐步穩定

金正恩再被會議推舉為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副委員長排名明確崔龍海「二把手」地位。其餘兩名副委員長,89歲的李用茂、83歲的吳克列是軍中元老。此外,86歲的金永南留任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75歲的朴鳳柱,相隔多年後再度出任總理,84歲的崔泰福繼續擔任最高人民會議議長,以上3人均為三朝重臣。


至於傳聞兩位副總理逃亡中國,日本媒體宣稱前駐瑞士大使李秀勇因張成澤事件「已被處刑 」更證實是謊言,前者出現在會議上,後者79歲高齡還被委以外相重任。


開明官員獲重用或續改革

高齡留用在朝鮮並不新鮮,因為實際工作是由其較年輕的副手擔任。但也非絕對,例如一位叫金鐵萬的將軍近日就以革命老戰士身分露面並獲禮遇,說明其已退休。很顯然,朝鮮是用此手法告訴世界其政局狀况,不想孤立於世界之外。種種迹象也顯示,張成澤事件已成過去,大規模的清洗不會出現,朝鮮政局已回復平穩。


新外相李秀勇長期在瑞士工作,擅長與西方國家打交道,同時有指其思想開明。曾長期擔任外相、後轉任最高人民會議委員長多年的金永南,也是位談吐儒雅、被外界認為思想開明的人士。而總理朴凰柱,當年更是力主改革開放發展經濟,2005年曾以總理身分訪問中國,會晤了當時的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朴凰柱後來轉任中央部長,此次再度出任總理。


以上這些人物都被外界視為改革派,但目前都身居要職,說明張成澤事件非涉政見和改革,朝鮮式改革開放的大方向並未改變。


北京消息透露,在張成澤事件之前或之後,朝方都一直向中方強調,中朝經濟合作方式不會改變。據從事中朝貿易的官員和商界人士稱,中朝貿易往來從未停止,也未見明顯減慢。當地居民也稱,前往朝鮮經濟特區的車輛同樣繁忙。


那麼張成澤為何遭整肅呢?主因極可能是他要求做總理,此舉破壞了權力平衡,使他捲入了權鬥漩渦中心。


朝鮮有強烈的儒教傳統,共產黨執政並未改變其人文基礎,這從當年金日成任首相而不稱總理可見一斑,首相與總理在英文是同一詞,但採用中文文意的朝鮮就不一樣。儒教的核心是「君臣互濟」,即共治。王權在君,治權側重於臣。在此傳統下國親不能在朝廷做官,也就是韓劇講的不出仕。從金家三代的政權結構看,未見有親屬在內閣任識,均只任黨職或軍職。傳聞張成澤是懂經濟又能幹,所以深獲金正日信任。張任黨中央行政部長,這並非單純的總務部,可能有一定行政權,例如參與經濟改革。張對經濟有構想,便欲做總理以便推行,這就觸動了大忌,那是文官集團的領地,群蜂圍針下還能保命?


將試爆氫彈傳聞可信度低

有傳言朝鮮近期要進行熱核試驗。搞氫彈並非高不可攀,但技術門檻絕不低,所費不菲,朝鮮短期內進行這種試驗可能性很低。但任何事都是相輔相成的,若日本一而再、再而三叫囂放棄無核政策,未必能嚇倒中國,但對朝鮮刺激就極大。西方若經常吵讓朝鮮核試,也可能造成「預期實現」。所以美國要管好日本張嘴,也要管好其居心。


國際社會也要研究解禁和援助朝鮮發展經濟的問題,引導其與世界交流,讓其國民嘗到成果,消除敵意,長此以往,寧不太平?

作者是香港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