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歐陽五﹕ATF可以保衛香港嗎?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22日 06:35
2014年04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無綫劇集《叛逃》18日晚上演大結局。陳茵媺飾演的「變節」反恐特勤隊(ATF)警員鍾日嘉「偷樑換柱」,香港最終倖免於一場生化襲擊。


《叛》播出首集時,本港平均收視曾達30點,全劇目前在內地視頻網站的總播出次數則超過4億次。除去主創陣容鼎盛之外,2011年即已殺青的《叛》,被壓倉近3年方才面世重生,卻恰好迎合了時下反恐熱點,頗有些未卜先知的意味。


儘管劇集多為虛構,但恐怖主義危險近年向大城市逼近也是現實。僅2013年一年,內地官方就公布了8起嚴重暴恐案,即使是安保體系嚴密的北京也成為了恐怖事件的發生地。對於以製造影響力為目的的恐怖襲擊,國際大都市香港本身就是「理想目標」。


另一方面,作為航運中心與金融中心,香港也有成為恐怖活動中轉地的可能性。「911」後,港府與美國開始進行集裝箱出口檢查合作,武器檢查就是其中之一。《叛》中的相關劇情也可謂有據可查。


問題是誰來保護香港免於恐襲?ATF的原型來源於隸屬在反恐怖活動及內部保安組之下的反恐特勤隊(CTRU),後者成立於2009年,負責執行反恐巡邏、保護要員、處理生化武器等行動。不過,即便CTRU未來從裝備到人員一切均媲美虛構的ATF,卻並非預防恐襲的根本之道。


當前世界各國反恐所遇到的最棘手問題,在於如何控制恐怖分子及其資金、武器的流動。若這些要素處於一定的可控範圍內,「關門打狗」並非難事,但跨區域乃至跨國家的流動,卻使得恐怖活動愈發處於難以控制的狀態。一旦人員、資金、武器到位,發生恐襲的可能性就會大為提高。


預防恐襲首先應考慮加强與內地合作

正因此,對於香港來說,預防恐襲首先應考慮加强與內地合作。內地與香港警方近幾年來的溝通機制較為通暢,去年深圳福田口岸的反黑行動便是典範。未來,陸港應嘗試將警務合作擴展至反恐層面,包括情報共享、增加反恐事務性會晤以及CTRU赴內地交流的機會等。


習近平在近期的國安委會議上表態要樹立共同安全觀,從反恐層面理解,其內涵在於不只要保證邊疆地區穩定,亦要保證國土內其他城市的安全。中央一向重視香港的繁榮穩定,想必定會提供預防恐襲的技術及理念支持。


共同安全觀的另一意涵則在於,應建立全社會參與的反恐體系。美國「911」後的最大變化即樹立全民反恐安全觀,港府也有必要面向民衆進行反恐宣傳,包括如何在恐襲中自保以及如何判斷可疑線索等。


此外,恐襲經常利用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就本港而言,民衆在一定秩序內和平表達訴求、以共同維護社會的總體穩定,也是加固了一層「安全網」。儘管當前恐襲風險仍為中等水平,不必恐慌,但防患未然仍有所需。


電影《寒戰》有言:「香港是亞洲最安全的城市」,原因在於警隊的高效以及嚴格的司法制度。不過,在以殺人為唯一訴求的恐襲中,這種優勢並不是全部保障。即便ATF「神兵天降」,香港反恐仍然需要民衆和內地政府的共同支持。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