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六四25周年﹕天安門母親尋天安門母親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17日 06:35
2014年04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六四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不少死難者的家屬已屆耄耋之年,部分更帶着遺憾和不忿離開人世。「天安門母親」有見近年離世的難屬愈來愈多,半年前開始一次穿州過省的探訪之旅,5名母親探訪了21個家庭,寫成《探訪紀實》,是25年來首次。「天安門母親」發起人丁子霖形容「這是一次曠世罕見的沉重旅行,是心與心之間的直接碰撞與交流」,這些珍貴的文字和錄像資料,將在本月26日正式開幕的六四紀念館展出。


負責今次探訪的天安門母親成員尤維潔接受本報訪問時解釋,過去與難屬的聯繫,由不同成員負責,較多聯繫的大約有100個家庭,多數居於北京,過去一直未有緊密聯繫其他省市的難屬,「他們有些人,曾經個別到北京探望我們,但整體跟他們談當年,和這些年來的想法,是沒有做過,大家都覺得應該做」。


5母親探訪21難屬家庭寫成紀實

去年10月起,5名50多至60多歲的媽媽,分為3小組,尤維潔與吳麗虹南下廣東、廣西及四川;尤再聯同郭麗英到訪中部的河南、湖北、江西;尹敏及張彥秋則北上到遼寧和內蒙探訪。她們走訪過大城市,亦深入過山區,一共探訪了21個家庭,事後寫成《探訪紀實》,當中包括17篇訪問。


尤維潔形容,很多難屬生活很艱難和苦悶,看到她們來訪,彼此手握着手,侃侃談起當年,每個難屬都哭成淚人,「外地的難屬是很分散,他們覺得沒有人關心,沒有人跟他們互動,所以我們談起當年情況,每家都流着眼淚跟我們細說」。六四時丈夫楊明湖被打死,多年後尤維潔心情已平復,但這次旅程再次觸動她內心傷痛,「我本來眼淚已流乾,也看破了很多事情,但跟這些難屬一起,大家再談當年的事情,我自己也很觸動,也與他們感同身受」。她承認這也可能重新揭開他們的傷口,「我知其實是將他們的傷口打開,我自己都覺得是非常不人道,但是為了歷史的見證,我們必須要這麼做。每次離開時,我們都叫他們好好保重,好好的活下去,一定能最後看到解決的一天」。


為見證歷史 必須重新揭開傷口

尤維潔她們看到當年學生的父母,很多已行動不便和患病,也有家庭連墓碑也無錢建。「到訪農村貧困家庭,給我感受很深,她們撫養孩子很不容易,死了孩子,對他們來說是難以修復的創傷。」


另一探訪成員張彥秋形容,與外地難屬見面,猶如久別的親人,「我們一同想起逝去的親人,淚流在一起。回到北京已多日,我們的心情一直無法平靜」。傷痛令她們追究六四責任的心更堅定﹕「新一屆政府不能對25年前的大屠殺所造成的人間悲劇熟視無睹。歷史不容掩蓋,往事並不如煙,公道自在人心。」


這些珍貴的紀實文字、照片和錄像已交給支聯會,準備在本月26日正式開幕的六四紀念館展出。《明報》會由今天起,陸續刊登部分文章的節錄和照片。


明報記者 蔡傳威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