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審計署審核盛事基金實施情况,發現由評審申請到管理執行都有問題,包括涉及「篤數」操作,誇大項目對創造就業和吸引旅客的成效,最值得關注者,是部分主辦機構就資助運用不明不白,箇中隱含利益輸送、利益衝突等嫌疑狀况,使盛事基金有可能成為不法情事之根源。審計報告揭露盛事基金種種不當,加上近年基金撥款資助的所謂盛事,既無新意,已經偏離了設立基金的原旨,我們認為盛事基金已經完成了歷史任務,應該壽終正寢。
參與人數創造職位
主辦機構有篤數之嫌
根據審計報告揭示,負責審批盛事基金的評審委員會,6名非政府成員中,有兩名出席率特別低,歷來14次會議,1人曾經連續缺席6次,1人曾缺席4次,審計報告認為,「出席率偏低,可能令他們無法積極參與評審工作,導致政府在評審和甄選盛事時,無法恆常地取得他們的專業意見」。評審申請在盛事基金運作,應屬重中之重,其管治水平從評審開始就有問題,整體表現難以寄予厚望。
關於「篤數」,有兩方面情况:(1)政府在2012年4月曾向立法會呈報已舉辦的盛事,有90萬人參與,包括17萬名非本地旅客,不過,審計報告指出活動在露天地方舉行,而且主辦機構與當局並未協定點算人數方法,當局亦甚少查核,報告言下之意對參與人數存疑。(2)當局稱基金成立至2012年3月,已批准資助的16個項目,在盛事舉行期間共創造了1萬個有薪職位,審計報告指出從主辦機構申報的有薪職位,「這個數字極有可能誇大」。
審計署今年初實地考察了為期1日的基金盛事,項目主辦機構申請資助時,承諾至少創造3100個有薪職位,活動結束後,審計署索取「有薪」表演者的名單及酬金資料,主辦機構的報告顯示只有約1850名表演者,遠低於撥款協議所訂3000名有薪表演者的承諾;另外,審計署發現即使這1850名表演者,至少有410名幼童來自小學和幼稚園,他們不可能是有薪表演者;因此,有關主辦團體涉嫌「篤數」,誇大所謂創造就業職位。另外,審計報告指出,盛事基金資助的項目,所創造職位大部分為期1至數日,對勞工市場影響微不足道,甚至全無影響。
誇大有薪表演者數目,涉及資助款額去向。審計報告指出,表演者酬金(包括表演設備的運輸費)佔盛事總開支約三成至五成,上述項目獲盛事基金資助150萬元,實際有薪表演者只有1317名,則其餘1683人的「薪酬」去了哪裏?審計報告並無交代,相信審計署也不知道。
審計報告還列舉多個實例,揭露主辦機構運用盛事基金的糊塗帳。其中有機構獲資助250萬元,竟被用作澳門重演1場、加拿大表演3場的宣傳費用,所呈報開支之中,一筆9.2萬元開支並無正式收據、一筆32,970元開支則只有一張購買加元的銀行收據作為憑據。審計報告披露類似情况,於公帑使用絕對不能接受,而帳目混亂,不清不楚,會否涉及利益輸送、中飽私囊等不當、不法情事,值得關注。因為報告還揭露有獲批盛事基金的主辦機構,僱用關連代理人或向關連服務供應商採購主要服務,這種關連者之間的關係,大部分沒有申報,箇中會否涉及利益輸送,是一大疑問。從審計報告揭露的情况,盛事基金的運作在監管不嚴下,完全有可能成為藏污納垢的根源。
廉署有先見之明
曾建議取消基金
2010年9月,廉政公署向旅遊事務署提供意見,建議進一步完善基金申請撥款程序,防止基金機制衍生貪污問題,審計報告披露,當時廉署關注到基金是否有必要繼續運作,因為基金是於經濟困難時期設立,而經濟情况已經改變,故廉署建議旅遊事務署考慮把未用撥款退還政府(據知當時還有約5400萬元),意即取消盛事基金。廉署就減低貪污風險提供意見,卻提議取消基金,事態不尋常,除了表面的經濟環境轉變原因,相信廉署應該看到這樣的基金運作,難保不發生弊端。
廉署約4年前的建議和審計報告披露的情况,顯示廉署對基金的事態發展,有先見之明。只是,廉署的意見,當局聽者藐藐,盛事基金不但未取消,還變身資助富娛樂元素盛事,而且獲得更多撥款,以這個片段檢視盛事基金現狀,相信廉署中人會感慨萬千。
盛事基金於2009年5月成立時,主旨在吸引享譽國際的盛事來港舉行,從基金已支持的24個項目看來,起初確實不乏國際元素,但是2012年之後舉辦的項目,國際元素大幅消退,以傳統文化活動為主,已經偏離了盛事基金的原旨。不過,就在2012年4月,立法會財委會仍然通過撥款1.5億元,延長盛事基金運作5年,直至2017年3月,而基金主旨也悄然轉變,改為「涵蓋範圍擴及更富娛樂元素的盛事」,國際元素不再重要。事實上,2012年5月之後,按原旨舉辦的盛事,一個也沒有,盛事基金按娛樂元素資助的盛事亦持續減少。從這些情况顯示,盛事基金的功能大幅萎縮,加上大筆糊塗帳折射評審不力、監管不嚴而暴露的缺漏,這個基金無必要持續下去,應該結束。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參與人數創造職位
主辦機構有篤數之嫌
根據審計報告揭示,負責審批盛事基金的評審委員會,6名非政府成員中,有兩名出席率特別低,歷來14次會議,1人曾經連續缺席6次,1人曾缺席4次,審計報告認為,「出席率偏低,可能令他們無法積極參與評審工作,導致政府在評審和甄選盛事時,無法恆常地取得他們的專業意見」。評審申請在盛事基金運作,應屬重中之重,其管治水平從評審開始就有問題,整體表現難以寄予厚望。
關於「篤數」,有兩方面情况:(1)政府在2012年4月曾向立法會呈報已舉辦的盛事,有90萬人參與,包括17萬名非本地旅客,不過,審計報告指出活動在露天地方舉行,而且主辦機構與當局並未協定點算人數方法,當局亦甚少查核,報告言下之意對參與人數存疑。(2)當局稱基金成立至2012年3月,已批准資助的16個項目,在盛事舉行期間共創造了1萬個有薪職位,審計報告指出從主辦機構申報的有薪職位,「這個數字極有可能誇大」。
審計署今年初實地考察了為期1日的基金盛事,項目主辦機構申請資助時,承諾至少創造3100個有薪職位,活動結束後,審計署索取「有薪」表演者的名單及酬金資料,主辦機構的報告顯示只有約1850名表演者,遠低於撥款協議所訂3000名有薪表演者的承諾;另外,審計署發現即使這1850名表演者,至少有410名幼童來自小學和幼稚園,他們不可能是有薪表演者;因此,有關主辦團體涉嫌「篤數」,誇大所謂創造就業職位。另外,審計報告指出,盛事基金資助的項目,所創造職位大部分為期1至數日,對勞工市場影響微不足道,甚至全無影響。
誇大有薪表演者數目,涉及資助款額去向。審計報告指出,表演者酬金(包括表演設備的運輸費)佔盛事總開支約三成至五成,上述項目獲盛事基金資助150萬元,實際有薪表演者只有1317名,則其餘1683人的「薪酬」去了哪裏?審計報告並無交代,相信審計署也不知道。
審計報告還列舉多個實例,揭露主辦機構運用盛事基金的糊塗帳。其中有機構獲資助250萬元,竟被用作澳門重演1場、加拿大表演3場的宣傳費用,所呈報開支之中,一筆9.2萬元開支並無正式收據、一筆32,970元開支則只有一張購買加元的銀行收據作為憑據。審計報告披露類似情况,於公帑使用絕對不能接受,而帳目混亂,不清不楚,會否涉及利益輸送、中飽私囊等不當、不法情事,值得關注。因為報告還揭露有獲批盛事基金的主辦機構,僱用關連代理人或向關連服務供應商採購主要服務,這種關連者之間的關係,大部分沒有申報,箇中會否涉及利益輸送,是一大疑問。從審計報告揭露的情况,盛事基金的運作在監管不嚴下,完全有可能成為藏污納垢的根源。
廉署有先見之明
曾建議取消基金
2010年9月,廉政公署向旅遊事務署提供意見,建議進一步完善基金申請撥款程序,防止基金機制衍生貪污問題,審計報告披露,當時廉署關注到基金是否有必要繼續運作,因為基金是於經濟困難時期設立,而經濟情况已經改變,故廉署建議旅遊事務署考慮把未用撥款退還政府(據知當時還有約5400萬元),意即取消盛事基金。廉署就減低貪污風險提供意見,卻提議取消基金,事態不尋常,除了表面的經濟環境轉變原因,相信廉署應該看到這樣的基金運作,難保不發生弊端。
廉署約4年前的建議和審計報告披露的情况,顯示廉署對基金的事態發展,有先見之明。只是,廉署的意見,當局聽者藐藐,盛事基金不但未取消,還變身資助富娛樂元素盛事,而且獲得更多撥款,以這個片段檢視盛事基金現狀,相信廉署中人會感慨萬千。
盛事基金於2009年5月成立時,主旨在吸引享譽國際的盛事來港舉行,從基金已支持的24個項目看來,起初確實不乏國際元素,但是2012年之後舉辦的項目,國際元素大幅消退,以傳統文化活動為主,已經偏離了盛事基金的原旨。不過,就在2012年4月,立法會財委會仍然通過撥款1.5億元,延長盛事基金運作5年,直至2017年3月,而基金主旨也悄然轉變,改為「涵蓋範圍擴及更富娛樂元素的盛事」,國際元素不再重要。事實上,2012年5月之後,按原旨舉辦的盛事,一個也沒有,盛事基金按娛樂元素資助的盛事亦持續減少。從這些情况顯示,盛事基金的功能大幅萎縮,加上大筆糊塗帳折射評審不力、監管不嚴而暴露的缺漏,這個基金無必要持續下去,應該結束。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