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不知不覺今年的文憑試已經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回想起一年前的今天,我也是沉沒在這些試卷中,今年看着這些試題確有一番不同的味道。
通識考卷上年其中一題問及六四,惹來一陣的討論。今年的通識考卷問及示威遊行,同樣惹來爭議,但最具爭議的是題目中的資料——其中兩張遊行示威的照片。照片中除了大橫額中的標語是清晰,其他的內容都被遮蓋。這樣的行為使不少人揣測是否要「河蟹」某些內容,也有人解釋這是為了想學生集中討論雙方的觀點,避免討論了圖片中的其他資料。兩者中,我比較接受後者的說法,但回頭想想,修讀通識就是要我們回答這單一的問題,然後在這單一的問題中取一個分數?
我想我絕不能接受打着獨立思考旗號的科目出現局限思考的做法。通識科理應是讓學生整全地理解、思考世界,讓不太關注世界的學生去接觸和嘗試理會,而不是單靠當中的口號,給予事實的部分,然後埋頭回答出參考答案。所以把考卷上部分內容遮蔽並不見得是「河蟹」,而是無法讓學生整全地思考真實。
對通識科保持批判,鞭策它改進,使通識科終可成為學生獨立批判思考的立足點。或者通識科本來就不適合像其他科目那樣進行評估與測試。不將考試的既定框架從通識身上挪走,只會再次出現類似事件:將眾聲喧嘩的大千世界,約化為極狹隘的閱讀理解。真正的通識教育猶如社會可隨意翻讀的大書,並且接納學生各種多元,甚至小眾、邊緣的觀察和解讀,因為「通識(Liberal)」的另一個名字,正是「自由」。
通識考卷上年其中一題問及六四,惹來一陣的討論。今年的通識考卷問及示威遊行,同樣惹來爭議,但最具爭議的是題目中的資料——其中兩張遊行示威的照片。照片中除了大橫額中的標語是清晰,其他的內容都被遮蓋。這樣的行為使不少人揣測是否要「河蟹」某些內容,也有人解釋這是為了想學生集中討論雙方的觀點,避免討論了圖片中的其他資料。兩者中,我比較接受後者的說法,但回頭想想,修讀通識就是要我們回答這單一的問題,然後在這單一的問題中取一個分數?
我想我絕不能接受打着獨立思考旗號的科目出現局限思考的做法。通識科理應是讓學生整全地理解、思考世界,讓不太關注世界的學生去接觸和嘗試理會,而不是單靠當中的口號,給予事實的部分,然後埋頭回答出參考答案。所以把考卷上部分內容遮蔽並不見得是「河蟹」,而是無法讓學生整全地思考真實。
對通識科保持批判,鞭策它改進,使通識科終可成為學生獨立批判思考的立足點。或者通識科本來就不適合像其他科目那樣進行評估與測試。不將考試的既定框架從通識身上挪走,只會再次出現類似事件:將眾聲喧嘩的大千世界,約化為極狹隘的閱讀理解。真正的通識教育猶如社會可隨意翻讀的大書,並且接納學生各種多元,甚至小眾、邊緣的觀察和解讀,因為「通識(Liberal)」的另一個名字,正是「自由」。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