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問﹕小兒快2歲了,我是在職媽媽,只能把他交由祖母照顧。祖母很寵他,他本應學懂拿杯飲水,但現在仍扭計要用奶樽;每當扭計或睡覺時,老人家總愛給他奶嘴,讓他安靜下來。出街時,他還咬着奶嘴,真不像樣,一拿走他又哭鬧。聽說經常咬奶嘴會影響牙齒排列,是否屬實?還有什麼後遺症?如何戒掉這壞習慣?
答﹕只要嬰孩並無實際需要,任何時間都不應讓他養成咬奶嘴的習慣。醫護界建議嬰兒在2歲前便要戒掉這習慣,若拖延到4歲,不但難戒,引起的健康問題亦較多,包括以下幾方面﹕
阻牙齒生長 減孩子食慾
1、牙齒﹕令乳齒及恆齒的生長不整齊,出現哨牙、齙牙。由於前門牙撬起,既不美觀,咬合亦差,影響進食及消化,嚴重時更會妨礙語言能力。碰撞時亦易受傷,會傷及恆齒牙牀。
2、疾病﹕奶嘴易沾上髒物,嬰兒隨意放口內,增加感染細菌危機,導致腸胃炎或生鵝口瘡等。嬰兒假如患感冒,鼻腔積聚分泌物,若躺在牀上咬奶嘴,分泌物易隨咬合動作而流入耳咽管,導致中耳炎。
3、飲食﹕經常咬奶嘴,易生滿足感,會減低嬰兒食慾。對餵哺母乳的嬰孩來說,奶嘴和乳頭有別,若經常記掛吮奶嘴,會減低他們吸吮乳頭的意欲,此舉會影響母親難上奶,嬰兒食量小,嚴重者可致營養不足。
4、意外﹕若咬破奶嘴,破碎塑料可導致嗆喉或梗塞喉部。
有小量文獻指出,幼童長期咬奶嘴或影響智能發展,但未有定論。另值得留意是,部分家長無閒照顧,整天給嬰兒咬奶嘴,免其哭鬧,但孩子長期缺乏與人交流的訓練,或會影響語言發展和人際溝通。
尋找愛奶嘴原因 對症下藥
咬奶嘴確實愈大愈難戒掉,建議盡早戒除。這不單純是幼嬰的責任,家中各人必須建立共識,重組育兒的目標和方針,貫徹執行。
方法上,先找尋嬰兒愛咬奶嘴的原因,若源於無閒照料或怕他悶,應多與他玩耍交流,以取代咬奶嘴;若幼嬰對進食的興趣大,可安排有益的食物,讓他享受吃的樂趣,從而減少對奶嘴的倚賴。近2歲的孩子,已能交談,不妨給他一點嚮往,如讚賞其他同齡孩子不用咬奶嘴,鼓勵他也戒掉,做個進步的孩子。
文:Happy Pa ma
資料提供﹕兒科專科醫生趙長成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