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寓鍛煉於遊戲 長者易受落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11日 06:35
2014年04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說耆康會的安老院舍乃本地的「五星級」安老院舍,並不為過。這裏說的並不是居住面積,而是在應用資訊科技於長者服務方面。該會院舍的長者每星期都會玩3次Kinect的體感遊戲,每次15分鐘。精選的體感遊戲有4款,分別是打保齡球、斬西瓜、打拳、跳舞等。


物理治療師解釋,對於一些大多數時間坐輪椅、要靠拐杖或助行架才能站起來的長者,打保齡球的動作可以訓練他們站立和平衡。此外,若長者有一隻手曾經中風,亦正好以此來作為物理治療。耆康會行政總監梁綺眉表示,以往院舍員工叫長者「學企」,後者會覺得難堪和抗拒。但改用體感遊戲之後,有如寓鍛煉於娛樂,長者大為受落。


除了體感遊戲之外,這裏的長者每星期還會在電腦的觸控式屏幕上練習書法、畫水墨畫,或者玩遊戲(找不同、打麻將、手指保齡球、運算練習等)半小時。這都是為了訓練他們的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空間感和短期記憶力。


以往,該會是派些「試卷」給長者做。有些伯伯覺得像變回小孩子考試,自尊心受損,相當抗拒。但現時變成玩電腦,心理上好像升了級,大為受落。


網上地圖遊 進行懷緬治療

由於院舍的長者年齡中位數高達80多歲,個別甚至超過100歲,當中很多更是行動不便,故不能經常安排他們外出。不過,院舍員工會用Google Map配合相片和短片,每星期為他們提供3次「網上地圖遊」,每次半小時,讓他們瀏覽各地風光,甚至舊地重遊,以進行「懷緬治療」。


梁綺眉表示,以上幾種服務,都是由該會自行構思,屬於該會近年推行的「足不出戶─樂遊新天地」計劃。至於那些遊戲,則是從市場上細心挑選。在2013年的「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和「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獎」中,該計劃都分別獲獎。


「所用的,只是時下一般人也會用的東西。我們的目的,是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令他們快樂地安度晚年。」該會更曾經讓一些長者透過Skype,與身處外國的家人見面。


耆康會現時共有9間安老院舍和28間日間護理中心。其中,安老院舍全部都有使用Kinect、平板電腦和Wi-Fi。日間中心亦已大部分配備了平板電腦和Wi-Fi。


「銀髮商機肯定是有。只不過,需要代入長者的角度來思考!其實,我們也希望業界開發多一些適合長者的遊戲,不用玩來玩去那幾個!」


梁綺眉透露,該會還請了一批退休人士做兼職,擔任「樂安康」教練,協助帶領活動,教長者玩電腦,或者為長期臥牀者讀報。


長幼遊戲可「一雞兩味」

商界以往對銀髮商機不感興趣,主要原因是覺得市場狹窄,難有盈利。但其實,很多科技都可以有多種用途。以瑞典公司Tobii的眼球追蹤技術為例,除了應用於行動不便人士之外,亦可以應用於消費者行為研究。最常見的,就是用來調查消費者對超市貨架上不同貨品的關注度。


此外,長者和幼童的認知能力訓練,亦非常相似。只要將某些遊戲的速度或難度稍為調低,或者分多幾級,動作要求簡單一點,那些本來為幼童設計的體感遊戲和平板電腦遊戲,絕對可以「一雞兩味」,改為讓長者使用!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