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碩﹕不查辦腐敗 豆腐渣不斷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09日 06:35
2014年04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浙江奉化居敬小區29幢樓房倒塌不是偶然事件。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當地調查中發現,「危樓」不止倒塌的這一幢,同區其他樓、同街道的其他社區,還有許多樓房或出現安全隱患,或已被評定為C或D級危房。而據記者調查,這樣的危房在奉化市目前至少還有35處。


蓋住宅樓不是搭積木,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如今卻成了「粉碎性」倒塌的「豆腐渣工程」,坍塌像麻將牌倒下,造成傷人事件。從樣板工程到豆腐渣工程,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偶然,卻又顯得那麼的必然。事關群衆生命財產安全的安居工程,卻成了搭積木式的兒戲,調查稱浙江奉化至少有35處危樓,如此大面積的「豆腐渣工程」竟冠冕堂皇地成了「樣板工程」,這不是在開國際玩笑嗎?


監管部門被收買 放生次貨

這棟居民住宅樓是哪個建築商承建的?或許不法承包商在得到工程後,他們不是積極地保質保量,而是挖空心思「節儉施工」,或以次充好,在施工過程中大量使用假冒偽劣材料,而政府的質量監管部門因為得到不法承包商的好處,對建築質量也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質量明明不合格,大筆一揮便輕易地放過,這樣一來,樓房坍塌只是遲早的事,因為豆腐渣工程是腐敗衍生的「怪胎」。中國現行的工程質量監管在制度上存在問題。但令人不解的是,為何如此嚴重的質量問題的「豆腐渣」會成為「樣板工程」呢?


近年來,獲「金獎銀獎」的「豆腐渣工程」隨處可見,從「樓倒倒」到「橋歪歪」,再到「路脆脆」,例子可謂舉不勝舉。譬如,曾獲「魯班獎」的中國體育博物館竣工才15年就已廢棄,曾獲「魯班獎」的北大生命科學院教學樓竣工一年就千瘡百孔……


劣質工程反獲「金獎」標籤

「樣板工程」的效能實在強大,一旦被企業披身,就會化為爭取市場份額的「利器」,引得衆多企業「競折腰」。優質工程的驗收,本應有一套嚴格的評選辦法和申報、評審程式,並由具有合法驗收資格的監督部門按標準審定。然而,衆多的劣質工程成為「樣板工程」,收穫「金獎銀獎」,驗收的標準依據是什麽?究竟是具有法定資格的審查驗收部門驗收,還是「權力驗收」,抑或是「圈錢評獎」?近年,形形色色的「金獎」工程鋪天蓋地,其中究竟有多少成色不足甚至以次充好的?這些,公衆都有理由問個明白。


這些年來,在每一宗形形色色的「豆腐渣工程」背後,既存在着發展商利慾薰心、偷工減料等問題,也存在着「層層轉包」等行業「潛規則」。當然,更存在着監管者的不作為或者亂作為。一些監管者在收受好處費之後,便導致本該嚴格把關的監管流程淪為形式。也正因此,一些問題工程不僅蒙混過關,還可以貼上「樣板工程」、「優質工程」等光鮮標籤。


如果沒有腐敗的貓膩,「豆腐渣」不可能成為「樣板工程」。腐敗才是「豆腐渣」樓房的罪魁禍首,不查明原因,不揪出並嚴懲腐敗分子,不知還有多少「豆腐渣工程」是隱藏的「定時炸彈」。


作者為內地時事評論員

(作者電郵:larryhuangshuo@gmail.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