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觸木 Touch Wood﹕新生代闖江湖 必先利其器!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06日 06:35
2014年04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談傳統有關木的東西,早前的四篇內容當然未夠,但每篇結尾總帶點黯然落寞;舊工夫、老師傅,我們是否只能無奈地緬懷昔日流金歲月?

為了不再沉溺過去,傳統系列先暫停一下,由今期開始將介紹幾位新生代的年輕人,或從網上自學、或從前輩身上學習,又或者另闢蹊徑,總之把人和木的關係,以雙手去延續下來,踏出另一條「觸木」之路。


藝術系的少有例子

吳鋌灝,人稱阿Roy,他和小弟同樣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不同的是我們畢業年分相差了八載。早幾年在朋友介紹下,筆者便斷斷續續的找Roy幫忙,尤其是好幾個大型展覽,沒有他協助的話實在完成不了。藉今次機會正好了解一下這位外表斯文、內裏萬能的師弟,為何對木工和機械創作感興趣,以及如何成為專門替藝術家和畫廊解決奇難雜症的幕後功臣。


「07年嗰時,家人當係投資,買落火炭呢個單位,成為咗我個Studio,初時有其他同學一齊用,畢咗業各有去向,變成自己用,最初得積梳、電批、同埋風車鋸三把手提工具咋。」相比其他同學,能夠未畢業之時便擁有自己的工作室,Roy無疑算是幸運,但他現時懂得的東西和得到的機會,卻肯定是靠他努力換取得來。「中學時個美術老師比較舊派,教國畫嗰啲,對於裝置之類覺得無用,好少講,結果反而令我對立體或裝置嘅作品好有興趣,入到藝術系year two有得揀就專揀呢類科目讀,接觸到好多唔同嘅技術。後來畢業前左右,當時任教雕塑嘅莫一新老師就搵我幫手整嘢,畢業之後嗰半年,開始有朋友搵我一齊做啲freelance job,舞台布景呀、props呀、展覽setup呀,咩都有……」自此,Roy的名字便在藝術家朋友之間流傳開來,而他一邊在各項「雜崩冷」的freelance中既鍛煉出不同技能——木工(包括裝修類型的、簡單榫接的、翹畸藝術類的、或家具之類……)、齒輪機械、倒模(石膏、石屎、水晶膠…)、膠板等等,另一邊廂,其創作的一系列機械裝置和雕塑,因算是香港藝術界少見的類型,使他近年獲得不少展覽機會,成為既是藝術家,又是藝術家助手,更可以是畫廊或展覽項目的sub-contractor之特殊身分。


各地蒐羅適用工具

時光荏苒,六年來由一些簡單直接的「柯打」如畫框、作品的展台或書櫃等,到藝術家一句「你幫我諗掂佢呀……」的複雜構思,Roy可說是寓學習於工作,但因項目多是獨自完成,故此對於如何能較聰明和舒服地完成一道工序,對他而言愈來愈重要,於是對工作室的設備也慢慢講究起來。「每次遇到一啲難題或製作上嘅限制,就會上網搵資料,睇片、睇書,搵吓有無工具或方法解決,好多喺香港買唔到,有時去旅行會順便買,但多數上網買,先比較吓啲用家意見,儲夠錢便郵購合適嘅工具,簡單嚟講,不斷增值和完善個工作室係我目標,從中又會想到好多作品的意念,先畫低佢,到真係想做時,可先用木嚟試試,再諗吓最後用咩物料。」來自奧地利的枱鋸、德國的手提開榫機、打磨機和吸塵機、美國的夾具、還有其他在香港和內地網站購買的大小器材和工具,設備與網上介紹的一些專業工場可說相去不遠。


工藝技術文化難在港開花

「香港家普遍需要嘅,好多時唔係Carpenter(工匠),而係Contractor(承辦商),總之單嘢你同我搞掂佢,一個人要解決各種不同問題;加上香港地方細,無論為興趣定為搵食,一個人好難為咗樣工藝去鑽研或set up個工作室出嚟,唔同外國啲屋有地牢或車房,而且買現成嘅嘢又平又方便,所以好難會產生嗰種文化……」Roy說的沒錯,筆者很多學生都說在家中鋸鋸揼揼不被人投訴才怪,要到工廈去學又嫌遠,跟老師傅持續學藝又沒時間,故有興趣的唯有參與坊間零星的工作坊止止咳罷。


後記

從來相信,經過雙手接觸不同物料和工具去創作,是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原始本能,當中得到的滿足感,更是一份沒有時代、地域和年齡之分的感受;因此,總會有好此道者繼往開來,憑雙手去探索更多不同的可能。現今的香港,雖然師徒制的褪色使不少技術和工夫不能耳提面命,甚至就此失傳也確是可惜,正如不少老師傅所言,這可能是時代的自然淘汰,沒有了需求自然搵唔到食,繼而沒有後生的入行承繼;然而,新一代或自有另一套方法去重新追尋這些技藝,只要熱忱和毅力猶在,經過時日的鍛煉,工多藝熟之下,或亦能練就出各師各法的工夫。既然逝去的舊事物已無法挽回,又何苦只抱着新不如舊的固執思維?且看年輕的一群如何開創自己的道路吧!


受訪者資料﹕吳鋌灝 Roy

Email: royart2003@yahoo.com.hk

作者簡介

王天仁,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以回收木卡板創作卡通動物雕塑超過十年,活躍於不同類型展覽、跨界合作和項目策劃,亦積極擔任教育工作,近來透過不同平台,以文字分享所見所想。


www.facebook.com/junkwoodsculpture

欄目簡介

英文"Touch Wood",有驅散噩運的意思,有說和廣東話的「大吉利市」意思相近。無論如何,木頭和人類的關係可說是唇齒相依,由原始人鑽木取火,到用木搭建房屋,利用木筏渡河,製作家具,及至各種藝術設計等,木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故此本欄目命名為「觸木 Touch Wood」,正希望把一些和木有關的人、事和地方,以至簡單的DIY創作和各位讀者分享。


文、圖 天仁

編輯 沈可媛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