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絲綢狂熱 法產中國風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06日 21:35
2014年04月06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里昂 法國絲綢之都

這次訪問法國的行程,習近平的第一站,罕有地沒有從巴黎開始,而是選了巴黎以南、法國第三大城巿里昂(Lyon)。沒有集中的購物區,我們香港人大抵對這個城巿不大熟悉。不過,若說中法在建交後,最顯著的改變是兩國的貿易額大增,習近平選擇里昂這地方並非偶然,事關里昂在歷史上絲綢之路的西端終點、法國的絲綢之都。


頭號粉絲﹕法蘭西斯一世

這個現在被聯合國列為人類文化遺產的古城,17世紀是歐洲最重要的絲綢產地。這個作為法國紡織業的發源地,源起於當時的國王法蘭西斯一世熱愛絲綢,1536年,在里昂建立了第一個絲綢紡織作坊,10多年後,這個城巿的絲織工人就已經有逾萬人。


不過,在16世紀以前,歐洲絲綢的貿易中心一直都在意大利,而西方人對於中國的絲綢,其實早在古羅馬時代已經瘋狂追捧,據說古羅馬巿場上的絲綢價格是以黃金為單位,一度令黃金大量外流,當時的羅馬帝國曾下令禁止人們穿著絲綢。


今天,工業發展讓里昂的絲綢手工業走下坡,里昂依然是世界上高級絲綢的產地之一。而在里昂古城裏,現在還可以看到不少以往絲綢業光輝歲月的痕迹。


「絲綢的秘密」展覽

日期﹕6月中旬(待定)

地點﹕澳門美高梅展藝空間

查詢﹕3752 9965、www.frenchmay.com

法國製造 中國韻味

巿中心的兩條從北到南的河流羅納河(Rhone)與索恩河(Saone),把里昂從西至東劃分為三個區域,兩河中間的半島區域就是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舊城區,城中如迷宮的橫街小巷,有瓦遮頂的石磚路,據說就是往時為免被雨沾濕的絲綢小路。半島北面的紅十字山,是傳統的絲綢作坊區域,曾被稱為「工作山」。半島之上,有一座百年歷史的「紡織博物館(Musée des Tissus)」,它被譽為擁有世界上最豐富完整紡織品收藏,有大量14世紀至19世紀的紡織藝術品,當中包括里昂當年為法國皇帝手造的絲織品,包括一幅為路易十四而編織的著名裝飾掛氈,據說當時的工人,足足花上20年才完成。館長Maximilien Durand說,法國當年使用的蠶絲,大部分都產自意大利,而不是中國,不過從絲織品上,仍然可以看出當時歐洲對於中國風格的追捧。「它們很多都嘗試仿製中國圖案,例如在織品上會看到中國衣服上常用的蝴蝶和花朵。當時的業界,甚至連紡織的規格都模仿,歐洲一般織品是55厘米闊,他們卻刻意改織出中國的80厘米。」


今年6月份,博物館將會把絲綢珍品帶到澳門公開展出,為法國五月的文化節目壓軸出場,當中觀眾會看到絲織品的運用、所採用的技術及圖案製作,除了貿易歷史,還可以了解到古往今來的文化與宗教交流。


中共領導人留學地

除了絲綢之路終點的歷史意義,里昂亦曾經是中國領導人求學的地方。1921年,由中國與法國合資籌建的里昂中法學院成立,是中國在海外建立的第一所專上教育機構,周恩來、鄧小平都曾經入讀過中法學院。1946年,中法學院一度停辦,直至1980年始重新運作,繼續取錄赴法留學的中國青年。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