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東北亞的軍事形勢,近日因朝鮮和日本的連串舉動變得緊張。朝鮮繼聲言「不排除進行新形式的核試驗」後,上周初向兩韓存在爭議的水域發炮,惹來韓國開炮反擊;至於另一邊廂的安倍晉三政府,則對日本戰後和平主義重要基石「武器出口三不原則」作出根本改變,大幅放寬對外輸出武器和軍事技術的限制。朝鮮屢有4月份挑起軍事緊張的前科,中國必須阻止金正恩政權採取冒進挑釁行為,以免日本有更多口實,以「朝鮮威脅」為藉口,加緊尋求軍事擴張。
日本放棄武器出口禁令
謀組軍事同盟抗衡中國
金正恩2011年底上台以來,幾乎每年4月都是朝鮮半島的緊張時刻,一來4月15日是朝鮮最重大節日「太陽節」(即開國領袖金日成的生日)、4月25日是朝鮮人民軍建軍節,加上每年三四月都是美韓大規模軍演,金正恩對外作出軍事威嚇以鞏固權位,彷彿已成慣常操作。2012年4月,朝鮮不理會國際警告發射衛星,變相試射長程導彈;去年4月,剛進行第3次核試不久的朝鮮,宣布重啟寧邊核設施、關閉兩韓合作項目開城工業園,還擺出要試射長程導彈的姿態,令國際社會大為緊張。
美日韓上月底舉行峰會,為攜手應對朝鮮威脅定調,今年的美韓軍演更要到4月18日才結束。適逢4月9日朝鮮將召開進入金正恩時代後首次最高人民會議,有韓國評論指出,為了實現內部團結,金正恩很可能對外製造緊張氣氛。韓國《中央日報》甚至認為,朝鮮最近連串軍事威嚇舉動,可能是針對美國總統奧巴馬4月下旬訪韓。雖然韓國國防部表示,暫時仍未有迹象顯示朝鮮核試迫在眉睫,但由於朝鮮早已在山中挖好水平坑道為核試做準備,《中央日報》的社論警告,首爾政府必須設法阻止朝鮮進行第4次核試。
對北京而言,金正恩任何軍事威脅,不僅對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添煩添亂,更會為安倍晉三政府提供「最佳」的軍事擴張口實。事實上,日本政府上周通過以「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取代1967年制訂的「武器出口三不原則」,反映安倍決心擴張軍備生產能力,甚至在區內建立抗衡中國的軍事同盟之心。
二戰之後,美國為日本制訂和平憲法,迫使日本永遠放棄擁有軍隊和交戰權。「武器出口三不原則」正是沿着這條思路頒布,包括不向社會主義陣營國家、聯合國決議實施武器禁運的國家,以及國際衝突中的當事國或有衝突危險的國家出口武器。可是安倍晉三卻將這項體現日本和平憲法精神的禁止武器出口政策,作出180度改變,變成允許出口。
根據所謂「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雖然日本仍不可向「明顯妨礙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場合」出口裝備,又強調會就出口情况予以嚴格審查,訂明未經日本同意不可將有關武器轉交第3國,表面上仍對武器出口設下門檻,但按照「新三原則」條款,日本政府只要祭出「有助促進國際和平貢獻」或「有助日本安全保障」這兩個藉口,就可向其他國家輸出武器和軍事技術,兼可與美國等盟友共同研發和生產頂尖武器裝備。
儘管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對外堅稱,改變武器出口三原則是「希望為和平作出更大貢獻」,但其實這一改變,不僅將為日本軍工企業發展打開大門,更可能影響整個東亞區的軍事戰略平衡,加劇地區軍備競賽,對中國相當不利。
武器出口的禁令,多年來一直影響日本軍工發展,以三菱重工等為代表的軍工企業,一直都希望撤除有關限制。分析家認為,日本未來有望出口的武器裝備,包括柴油動力潛艇、兩棲巡邏機,以及巡邏艇和掃雷儀等。但幫助日本軍工企業鬆綁,還不是安倍晉三最大目標。正如《紐約時報》指出,安倍的長遠戰略目標,是要透過向區內與中國有領土主權爭議的國家,諸如菲律賓和越南等,提供先進艦船軍機等裝備,加強雙方的軍事合作關係,增強日本在區內的影響力;外界甚至不能排除,這是日本長遠尋求與東南亞締結軍事同盟制華的第一步。
日本擴軍之心明顯
中韓應聯手反制
對於安倍晉三政府開放武器出口的盤算,中韓兩國政府深以為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明,日本在軍事安全領域的政策動向,事關地區安全環境和戰略穩定,希望日方多做有利地區和平穩定的事。韓國政府也敦促日本,在落實如此重大的政策改變上,必須確保最高透明度,兼顧鄰國的關注。如此敏感的時刻,中國最不想見到的,相信是朝鮮領袖金正恩加緊在東北亞地區有所動作,為日本進一步擴張軍事勢力提供更多藉口。北京當局必須阻止金正恩再炮製什麼「4月驚奇」軍事挑釁,同時與韓國朴槿惠政府加緊溝通,合力阻止日本進一步偏離戰後和平主義道路。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