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大馬米暹 清爽除悶氣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04日 21:35
2014年04月04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潮濕黏人的春天,最適合品嘗集酸、甜、辣於一身的東南亞菜式,以複雜的味道,調劑鬱悶心情。最近城中新添兩家東南亞餐廳,一家是主打馬拉菜的喇沙大少,另一家是居港泰國人Ming哥主理的泰讌,兩者不約而同帶來香港較少見的東南亞地道粉麵,為我們帶來新鮮的味覺體驗。


煙韌版「米粉」 乾撈夠惹味

喇沙大少(Mr. Laksa)一室明亮,以白色為主調,驟眼看還以為是歐陸餐廳,沒想到這裏主打馬拉菜,其餘一至兩成為印度、泰國等地菜式。馬來西亞籍總廚王國榮,居港多年,入廚廿多年,他認為馬拉菜或其他東南亞菜式皆味道複雜,品嘗時絕對不會只吃到單一味道,這全賴香葉、調味料、食材之間的配合,才能呈現出當地風味。像香港少見的馬來西亞乾撈米暹,就特別從馬來西亞訂購米暹麵條,而非以中式米粉魚目混珠,「米暹的口感較米粉韌,一食就知,呃唔到人,加上麵條較幼,質感綿滑,不嚡口,亦容易沾上醬汁,更加惹味」。


醬汁兼備甜、酸、鹹

他又指,醬汁是米暹的靈魂,它要同時具備甜、酸、鹹三種味道,用魚露、酸子、蝦醬等十多種材料調製而成,吃時與米暹及豆卜、蟹柳、海蝦等配料拌勻便可。


而為了炮製馬來西亞椰漿飯,他專誠在當地購入椰漿,「這種椰漿比別國出產的味濃,而且質感較黏稠,容易與香米拌勻,可確保每顆米粒都沾滿椰漿,吃時更富口感,不會吃到水汪汪」。除了重視椰漿質素,擺盤亦依足當地做法,將飯置中,另在旁邊放上花生、青瓜條、煠蛋等配菜,當中亦有購自當地的馬拉特產魚乾仔,將魚乾仔跟辣椒粉及糖炒香,另將巴西牛腩與香茅、南薑、乾葱等香料燜30分鐘,成為巴東牛腩,腩肉軟腍入味,伴飯一流。


椰漿在馬拉菜中用途廣泛,不僅可做飯,也是喇沙湯底的重要元素,「我會先用鮮蝦、辣椒、香葉等食材熬至少2小時。椰漿並非與這些材料同步煮製,而是在湯底將近完成時才放入,這樣能確保椰漿味道不會變淡,湯底幼滑」。


「打」出惹味胡椒蟹

除了麵食,他還把東南亞多款特色菜式加進菜單中,像黑胡椒大肉蟹,他用來自馬來西亞重一斤的大肉蟹製作,先拍打蟹殼至現出裂紋,再用黑、白胡椒和蒜蓉等調味料,以中火香炒肉蟹10分鐘,讓辛辣的味道在短時間內,從蟹殼的裂縫滲進蟹肉中,做出辛香惹味的胡椒蟹。


■Info

喇沙大少(Mr. Laksa)

地址﹕九龍灣宏照道38號MegaBox11樓11號舖

查詢﹕2388 8284

文:黃茜羚

圖:黃志東、陳淑安

編輯﹕王翠麗

美術﹕Edwin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