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醫藥股大跌,龍頭股中生製醫(1177)及石藥(1093),從高位大跌15%及23%。筆者一直強調市場低估行業風險,但過去幾個月市場懶理,醫藥股繼續炒爆。無他,業績前仍可炒概念,但業績後「灰姑娘」終於打回原形。
中生製藥第四季度業績遜預期,收入及稅前利潤增長由第三季度的34%及28%,放緩至四季度的26%及25%。其中,旗下曾經是「明星藥公司」的聯繫公司泰德藥業更見盈利按年倒退達67%。管理層對今年前景看法謹慎,主要是擔心招標(減價)及反貪的延續影響;但記性好的讀者應記得管理層於9月時曾說銷售沒有受到反貪影響……負責與投資者溝通的執行董事Stephen更首次不給全年收入指引(Revenue Guidance),認為要到5月左右才有足夠資訊給予指引,可見今年行業實在充滿不確定性。
中生製藥首延收入指引
其實從去年第三季開始,筆者已覺得醫藥股不只是估值已偏貴,而且盈利充滿下行風險,但股價卻因市場遠離「舊經濟」而進一步將資金轉入「新經濟」,將醫藥股推上泡沫。昨天提及的復星醫藥(2196)便是一例。筆者環顧市值及成交量,無論基金及散戶都investable(可投資)的醫藥股中,認為聯邦(3933)、利君(2005)及神威(2877)是小數仍有相當上升空間之選。
聯邦利君神威 少數潛力股
聯邦業績靚到「嚇死人」,筆者原本預計今年盈利才能做到接近人民幣4億元,但結果去年的核心盈利已達到4億元,比筆者原本已遠遠高於市場的3億元左右更高。原因是去年底需求回升力度超勁,加上成本控制做得好。 上周業績發布會令筆者出乎預料的是,管理層預期6-APA均價有12%至18%的提價空間,下游的阿莫西林(Amoxicillin)亦預期有10%至15%的提價空間,筆者原來的預期是保守地認為於年初2次提價後不會再提價。如果筆者保守用上5%的加幅(即低於管理層的估計),今年的盈利接近5億元,遠高於市場共識。
筆者會於稍後的文章分析利君及神威的業績。
gubiao388@gmail.com
逢周一、二、三、五刊出
[股飈 飈升股部落]
中生製藥第四季度業績遜預期,收入及稅前利潤增長由第三季度的34%及28%,放緩至四季度的26%及25%。其中,旗下曾經是「明星藥公司」的聯繫公司泰德藥業更見盈利按年倒退達67%。管理層對今年前景看法謹慎,主要是擔心招標(減價)及反貪的延續影響;但記性好的讀者應記得管理層於9月時曾說銷售沒有受到反貪影響……負責與投資者溝通的執行董事Stephen更首次不給全年收入指引(Revenue Guidance),認為要到5月左右才有足夠資訊給予指引,可見今年行業實在充滿不確定性。
中生製藥首延收入指引
其實從去年第三季開始,筆者已覺得醫藥股不只是估值已偏貴,而且盈利充滿下行風險,但股價卻因市場遠離「舊經濟」而進一步將資金轉入「新經濟」,將醫藥股推上泡沫。昨天提及的復星醫藥(2196)便是一例。筆者環顧市值及成交量,無論基金及散戶都investable(可投資)的醫藥股中,認為聯邦(3933)、利君(2005)及神威(2877)是小數仍有相當上升空間之選。
聯邦利君神威 少數潛力股
聯邦業績靚到「嚇死人」,筆者原本預計今年盈利才能做到接近人民幣4億元,但結果去年的核心盈利已達到4億元,比筆者原本已遠遠高於市場的3億元左右更高。原因是去年底需求回升力度超勁,加上成本控制做得好。 上周業績發布會令筆者出乎預料的是,管理層預期6-APA均價有12%至18%的提價空間,下游的阿莫西林(Amoxicillin)亦預期有10%至15%的提價空間,筆者原來的預期是保守地認為於年初2次提價後不會再提價。如果筆者保守用上5%的加幅(即低於管理層的估計),今年的盈利接近5億元,遠高於市場共識。
筆者會於稍後的文章分析利君及神威的業績。
gubiao388@gmail.com
逢周一、二、三、五刊出
[股飈 飈升股部落]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