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泉忠﹕為何港台比其他國家更「恐中」?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31日 06:35
2014年03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台灣的「服貿」風暴愈演愈烈,雖然何時以何種結局告終仍是未知之數,然而從被迫接受「逐條審查」,再到同意研究「召開公民憲政會議」及支持「立法監督機制」,馬英九政府的敗北頹勢已難以逆轉。


為何馬英九政府在這次角力中,居然不敵「違法佔領立法院」的學生?筆者前天的拙文已對台灣社會的「恐中」心理作了論述。今日則從「中國崛起」與自由貿易的角度來探討為何全世界都在面對如何與中國相處的課題,也存在「恐中」現象,然而為何台灣與香港社會卻顯得異常嚴重?


「恐中」的另一個近義詞是「中國威脅論」,主要出現在中國周邊國家,其原因是「崛起」的中國究竟往何處去充滿不確定性。近年來談論更多的則是「中國恐懼症」,此論調既擔心經濟力量不斷膨脹的中國會有一天「買下全世界」,更憂慮拒絕民主制度的中國將以「中國模式」取代已成為世界主流的西方「民主價值」。


然而,西方的「恐中」多基於茫然的恐懼,較缺乏確實的例子,這也是為何其他國家並不會像台灣的「太陽花學運」或香港的「佔中」那樣,發生針對大陸的「恐中大爆發」了。


究其原因,重點是中國對其他國家沒有主權的要求,然而對香港與台灣則截然不同。而中南海一直沿用的權力思維則是如何將香港與台灣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對已回歸的香港在普選問題上設限,正折射出這種思維。


而在應對「還沒有回歸」的台灣方面,北京難以堂堂正正地對台北直接下指導棋。因此,除了傳統的「統戰」外,最有效滲透的力量,無他,正是經濟。這也是儘管許多國家對市場的開放也有保守勢力的反彈,卻遠不如香港與台灣社會那麽針對中國,那麽激烈的緣故了。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