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快樂為社區經濟發展之本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31日 06:35
2014年03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一個社區的經濟要發展,很重要的條件是,它能為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環境、多姿多彩的閑暇生活,以及豐富的文化生活。能夠確立這些條件,這個社區就能夠吸引人才,特別是有活力、有經濟能力的人遷入。他們會視這個社區為自己的社區、會關心社區發展,於是啟動良性循環,為當地的商戶帶來商機,又為當地的企業帶來人才和新思維。


居民快樂 生產力增

我在屯門經濟發展路向調研項目發現:屯門居民的社區意識十分高。很多居民對社區建設充滿熱誠,卻苦於缺乏場地進行活動。户外的集體活動會造成噪音,惹來投訴。於是,我建議政府,考慮興建一些有隔音屏障的户外活動場所和大型綜合活動場館。我認為這對社區建設和長遠的經濟發展大有幫助。


事實上,無數的研究都指出:一家企業要發展得好,必須要有快樂的員工。年前,筆者應生產力促進局和香港提升快樂指數基金會邀請,進行了一個企業快樂僱員的研究,同樣發現,快樂的僱員能推進企業的表現,他們請假的機會較低,又會更主動為企業提建議,並有更大機會以身為其公司僱員為傲。


同樣道理,建立快樂社區,能讓該區的工作人口安心工作;社區能為居民提供支援,生產力自然可獲提升。


十八區應自行處理垃圾

屯門居民,乃至任何社區的居民,都希望厭惡性設施能遠離家園。居民終日為臭氣包圍,憂慮健康受設施威脅,心情不佳,生產力亦會下降;若然真的患上惡疾,更可能無法上班。因此,為政者自當易地而處,設法減低居民所受的困擾。政府表示,擴建3個堆填區和興建石鼓洲焚化爐切合社會需要,認為將4個設施,放在香港的東南西北四方,體現社會的共同承擔。但是對早已飽受堆填區困擾的屯門、將軍澳和打鼓嶺居民,乃至后海灣彼岸的深圳居民,堆填區的擴建只會造成惡劣的環境進一步曠日持久,不見得是共同承擔的體現。


筆者早前曾建議政府,宣布某年某月後不再向各區收垃圾,十八區都要自己想辦法。有條件建焚化爐或堆填區的,自己設計自己監察,並可向其他區收費,代為處理,輸出垃圾處理能力。無條件建焚化爐或堆填區的,則向有剩餘處理能力的區購買垃圾處理額度。由於屬你情我願,這才算公平,才算共同承擔。


我們的調查發現:屯門居民其實十分通情達理。如果能採用先進的技術,他們不少願意考慮興建焚化爐。如果別區願意向屯門購買垃圾處理額度,那才算共同承擔。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 研究中心主任

[何濼生 濼觀天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