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預計,需待2015年年中,才會完成本港全面落實免費幼教的研究,因此委員會去年底向政府建議短期措施,建議加學券和放寬學費上限,卻造成資助愈多、家長付出愈多的現象。
促學券額增幅看齊學費上限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過渡措施無法減輕家長負擔,尤其無法享受學費減免的邊緣中產家長,負擔更吃力,促請政府把學券資助金額增幅調至與學費上限增幅相同,方真正令家長受惠。
教育局共3次增加學券資助,最先由2011/12年的16,000元,加至2012/13年的16,800元,13/14年再增至17,510,2014/15年度為20,010元,3年合計加4010元。不過,3年來半日制學費上限亦加了6020元,全日制學費上更加了12,040元,可見學費亦「水漲船高」,抵消了資助額增幅。
全日制學券生99%仍需補貼學費
教育局過去增加學券資助時,經常強調,並非每間幼稚園學費也會申請「到頂」。不過,幼稚園為應付通脹及增加收入,往往「加到盡」。教育局資料顯示,2012年度全港有87.7%的半日制學券學生及99.7%的全日制學券學生,扣除資助後仍要補貼學費,半日制逾八成一年多付1600元或以上,全日制九成多付4000元或以上。
葉建源說,政府調整學券資助額時,只考慮通脹因素,忽略教師薪酬成本上升,「教師年資及資歷提升,但幼稚園缺乏經費加人工,無法挽留人才」,結果政府放寬學費上限,幼稚園便申請加學費,以追回成本上升。
由於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仍未公布落實免費幼教方案,目前幼稚園全按市場機制運作,雖然政府會審視幼稚園帳目,但未如公營中小學般有政府高度監察。
促學券額增幅看齊學費上限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過渡措施無法減輕家長負擔,尤其無法享受學費減免的邊緣中產家長,負擔更吃力,促請政府把學券資助金額增幅調至與學費上限增幅相同,方真正令家長受惠。
教育局共3次增加學券資助,最先由2011/12年的16,000元,加至2012/13年的16,800元,13/14年再增至17,510,2014/15年度為20,010元,3年合計加4010元。不過,3年來半日制學費上限亦加了6020元,全日制學費上更加了12,040元,可見學費亦「水漲船高」,抵消了資助額增幅。
全日制學券生99%仍需補貼學費
教育局過去增加學券資助時,經常強調,並非每間幼稚園學費也會申請「到頂」。不過,幼稚園為應付通脹及增加收入,往往「加到盡」。教育局資料顯示,2012年度全港有87.7%的半日制學券學生及99.7%的全日制學券學生,扣除資助後仍要補貼學費,半日制逾八成一年多付1600元或以上,全日制九成多付4000元或以上。
葉建源說,政府調整學券資助額時,只考慮通脹因素,忽略教師薪酬成本上升,「教師年資及資歷提升,但幼稚園缺乏經費加人工,無法挽留人才」,結果政府放寬學費上限,幼稚園便申請加學費,以追回成本上升。
由於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仍未公布落實免費幼教方案,目前幼稚園全按市場機制運作,雖然政府會審視幼稚園帳目,但未如公營中小學般有政府高度監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