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地少租貴成為本土農業發展的桎梏,一些農業機構借用國外經驗,將種植搬入大廈。多個項目仍處於試驗階段,主要生產品質高的沙律菜以維持盈利,但租金和人工成本依然令回本期大幅拉長。
供應8家食肆 每斤270元
蔬菜統營處去年初從日本引進水耕技術,在長沙灣批發市場的一棟自有的舊式工廈成立研發中心。蔬菜統營處一級市場經理羅家豪稱,工廈水耕開辦一年,目前主要向包括Citysuper、半島酒店等8家食肆和超市提供水菜、芥菜等5種沙律菜,售價約每斤270元,較外國輸入的每斤400元平三成。
羅家豪表示,研發中心對儀器的初始投資約650萬元,每年營運總成本約300萬元,「這棟工廈為統營處物業,在免租情况下,約2年可回本。但若按工廈出租的市價,保守估計這類項目5年回本。」他表示目前正在接觸有興趣的投資者,希望可以獲得資金,將項目經驗推廣至其他工廈。
港大校園天台試有機種植
香港大學校園內的素食館「一念素食」其中一位負責人梁懷敏是種植愛好者,去年與港大通識教育合作,免租使用邵仁枚樓的天台,和同學一起實踐有機種植。
目前天台共有260個面積約3呎的種植箱,據梁懷敏介紹,每個種植箱的初始投資,包括泥土、種子、運輸成本等約需300元,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每季每箱可出產4斤生菜,若以每斤有機生菜50元計算,每季可獲200元收入。
人工蠶食一半利潤
但這個試驗項目沒有人工和租金,梁懷敏稱若加上這兩大開支,如鰂魚涌的舊工廈天台,每呎月租2元,而人工若以每小時30元、每日請3人工作2小時,每個箱一個月的成本約蠶食一半利潤。
供應8家食肆 每斤270元
蔬菜統營處去年初從日本引進水耕技術,在長沙灣批發市場的一棟自有的舊式工廈成立研發中心。蔬菜統營處一級市場經理羅家豪稱,工廈水耕開辦一年,目前主要向包括Citysuper、半島酒店等8家食肆和超市提供水菜、芥菜等5種沙律菜,售價約每斤270元,較外國輸入的每斤400元平三成。
羅家豪表示,研發中心對儀器的初始投資約650萬元,每年營運總成本約300萬元,「這棟工廈為統營處物業,在免租情况下,約2年可回本。但若按工廈出租的市價,保守估計這類項目5年回本。」他表示目前正在接觸有興趣的投資者,希望可以獲得資金,將項目經驗推廣至其他工廈。
港大校園天台試有機種植
香港大學校園內的素食館「一念素食」其中一位負責人梁懷敏是種植愛好者,去年與港大通識教育合作,免租使用邵仁枚樓的天台,和同學一起實踐有機種植。
目前天台共有260個面積約3呎的種植箱,據梁懷敏介紹,每個種植箱的初始投資,包括泥土、種子、運輸成本等約需300元,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每季每箱可出產4斤生菜,若以每斤有機生菜50元計算,每季可獲200元收入。
人工蠶食一半利潤
但這個試驗項目沒有人工和租金,梁懷敏稱若加上這兩大開支,如鰂魚涌的舊工廈天台,每呎月租2元,而人工若以每小時30元、每日請3人工作2小時,每個箱一個月的成本約蠶食一半利潤。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