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提出醫療改革並非新鮮事,但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唐鈞認為,今次由習、李班子所提出的深化醫療改革、擴大民辦醫院比例,是最有望打破目前公營醫院「看病難、看病貴」格局的一次。
公院做私院事 導致看病貴
唐鈞指出,增加了私營醫院的比例,可以分流部分經濟能力較強的病人,減低公營醫院壓力,紓緩「看病難」。另一方面,公營醫院則應該把公益放首位。可是,現時很多公營醫院為了在市場中競爭,以盈利作為目的,提供所謂「高端服務」、收取高昂醫療費用,「公營醫院做私營的事,醫療資源集中到可以賺錢的一頭,結果是醫療錯配,看病貴」。
須強化公醫「公益性」
然而,唐鈞強調,開放更多私營醫院的同時,醫療制度亦需要作出相應改革,強化公營醫院的「公益性」,保障公營醫院的資源,避免把公立醫院拉到商業競爭之上,否則「看病難、看病貴」並不會消失,只不過是由過去的公營醫院之間競爭,變成日後的公、私營之間的競爭。
公院做私院事 導致看病貴
唐鈞指出,增加了私營醫院的比例,可以分流部分經濟能力較強的病人,減低公營醫院壓力,紓緩「看病難」。另一方面,公營醫院則應該把公益放首位。可是,現時很多公營醫院為了在市場中競爭,以盈利作為目的,提供所謂「高端服務」、收取高昂醫療費用,「公營醫院做私營的事,醫療資源集中到可以賺錢的一頭,結果是醫療錯配,看病貴」。
須強化公醫「公益性」
然而,唐鈞強調,開放更多私營醫院的同時,醫療制度亦需要作出相應改革,強化公營醫院的「公益性」,保障公營醫院的資源,避免把公立醫院拉到商業競爭之上,否則「看病難、看病貴」並不會消失,只不過是由過去的公營醫院之間競爭,變成日後的公、私營之間的競爭。
留言 (0)